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閑談往事,揭秘清朝娘娘們都戴什么首飾?

清代后妃戴什么首飾,這可是一件神秘的事兒,畢竟深宮別院的,我們想知道也挺難得的。

目前我們后人能看到的,除了故宮的珍寶館,還有就是慈禧太后留存的照片了。

從故宮的館藏的珍寶來看,清朝后妃首飾和清朝的社會發(fā)展一樣,經(jīng)歷了樸實到奢華。

清代前期的幾位皇后生活節(jié)儉,會用鮮花點綴,不佩金銀首飾。乾隆時期的孝賢皇后,也僅是佩戴通草,用以表率的作用,督促宮中后妃以節(jié)儉為本。隨著清朝統(tǒng)治的穩(wěn)定,經(jīng)濟有序發(fā)展,后妃首飾由實用型向?qū)徝佬娃D(zhuǎn)型 。

清中期,是乾隆盛世的黃金時代。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首飾制作工藝也爐火純青。還有各國使者和地方供給清朝宮廷的名貴首飾,源源不斷地送進清宮,大大改變了后妃們對首飾的追求,同時也成為了后宮女人們爭奇斗艷的新裝備。

清后期,其中慈禧最具代表性,這也和她所處地位與清初期皇太后、皇后都不同。加之她奢侈無度、生活靡費。衣食住行都要符合她追求“美”的標準。其首飾制作的精細程度為天下罕見。

鈿子,是身份的象征,分為鳳鈿,滿鈿和半鈿,他們的區(qū)別就是復雜程度,滿鈿就是整個鈿子,一共裝飾15塊鈿花,而半鈿只有7塊,而鳳鈿就是裝飾的更復雜,而且有鳳凰圖案才叫鳳鈿。用各種寶石、珠翠嵌于帽架上,組成各種吉祥圖案。只有皇后,皇太后才可以戴鳳鈿。

簪,從故宮珍寶館遺留下來的簪飾來看,多是以黃金、玉、寶石,珍珠等制作。簪頭以不同粗細的銅絲做花葉枝杈,再將寶石做成的花瓣、銅錢。

如故宮現(xiàn)存“白玉一筆壽字簪”,就是用一塊純凈的羊脂白玉雕刻成一筆寫成的“壽”字,簪子就是“壽”字的最后一筆。

頭花:頭花是清宮后妃梳發(fā)髻的主要首飾,大多以珠寶鑲嵌而成。

故宮珍藏的紅寶石串米珠頭花、羽毛點翠嵌珍珠歲寒三友(松、竹、梅)頭花、藍寶石蜻蜓頭花、紅寶石花迭綿綿頭花、金鏍絲雙龍戲珠頭花、金嵌米珠雙嵌 頭花等等,都以制作精致,形象逼真而著稱。

流蘇:在故宮珍寶館展出的一件“米珠雙喜字流蘇”,是同治帝大婚時,皇后戴過的。流蘇頂端是羽毛點翠的大蝙蝠,其嘴里銜著兩個小金套環(huán),下面銜接一個羽毛點翠的如意云頭。

清宮珍藏的流蘇多為皇后所戴,以鳳銜滴珠的數(shù)量最多。

如一龍一鳳對峙地稱為“龍鳳呈祥”,皇帝自喻真龍?zhí)熳,皇后就是鳥中之王的鳳凰。封建帝王希望自己多子多孫,所以皇后頭飾多以鳳凰及鳳鳥育雛的造型。

金約,這是清代后妃穿朝服時佩戴的頭飾,在戴朝冠時需先戴金約來束發(fā)。金約由金箍和后部垂綴的串珠兩部分組成,金箍的節(jié)數(shù)和串珠的行數(shù)多少,反映了后妃等級地位的高低。

扁方,滿族婦女頗具特色的,梳的發(fā)式時候要用一種橫簪來貫連固定,即為扁方。宮廷中所用扁方多為玉制,也有珊瑚、翡翠、金鑲玉和玉嵌寶石等制品。

此外,后妃頭飾中還有勒子、鈿花、疙瘩針、老鴉瓢、耳挖勺等滿族特色的首飾。

這些首飾無不展示了清朝后妃對美的追求,以及設計者對“精益求精、注重細節(jié)、追求完美和細節(jié)”的工匠精神。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