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仙人臺邿國貴族古墓 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

位于五峰山以南的長清縣北黃崖村,距離仙人臺只有三四公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景點。這座遺址位于南大沙河邊的三級臺地上,具有典型的河旁高臺特點,這種位置有助于防止洪水的侵襲。

這片土臺子幾千年來,居住在這里的人們從未將它視為特別之處,甚至在上面開墾出農田種植莊稼。1975年的一個秋天,一個村民帶著鐮刀來到仙人臺,準備砍樹枝,他在用鐮刀砍土地時,聽到了金屬相撞的聲音。這個村民意識到土地下可能埋藏了東西。

他迅速將土挖開,發(fā)現(xiàn)了一件三角腿的銅器,形似香爐,土中還有其他物品。他回家取來工具,不久就挖出了10多件青銅器和陶器,但其中一些已經破碎了。

村民逐漸意識到挖掘出的物品應該上交給國家,因此他將其中一些較大的器物帶到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對這些物品進行了鑒定,確定它們屬于周代,建議他將寶藏交給當?shù)匚奈锕芾聿块T進行收藏。正是這一發(fā)現(xiàn),使埋藏在地下2500多年的邿國重新引起人們的關注。

消息傳出后,其他村民也前來挖掘物品。在1978年秋季和1987年秋季,濟南市文物處曾兩次對遺址進行調查,但未發(fā)現(xiàn)新的有價值的墓葬或遺址。

直到1995年3月,山東大學考古系首次對遺址進行了正式發(fā)掘。這次發(fā)掘帶來了驚喜,不僅揭示了邿國的居住遺址,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高級貴族的陵墓,填補了歷史文獻中關于邿國的信息不足,對研究周代的陵墓制度具有重要價值。

1995年的考古發(fā)現(xiàn)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之一。

仙人臺邿國遺址文化性質復雜,包括岳石文化、兩周時期和漢代等不同歷史時期的遺存。其中,西周早期的聚落和周代邿國貴族墓地資料最為豐富和重要,遺址共發(fā)現(xiàn)了6座周代邿國貴族墓地,集中分布在遺址中部,自東向西有序排列。

這些墓地為長方形土坑豎穴木槨墓,規(guī)模有明顯差異,從不足10平方米到超過20平方米不等,時期也不同,最早約為西周晚期,較晚者約為春秋晚期的早期。這些墓地中都有棺槨,有一棺一槨或兩棺兩槨,埋葬隨葬品約340多件,種類齊全,涵蓋銅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玉器、陶器和骨器等。

其中出土的雙龍鏤孔圓柄短劍采用失蠟法鑄造,還鑲嵌有寶石,這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蠟模銅鑄件。隨葬品的擺放位置較為固定,結合種類、器形和用途分析,這些墓地中有4座為女性,2座為男性,可為墓葬年代和主人身份提供線索。

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墓地出土了15口鼎和8口簋。根據它們的大小、形狀和紋飾,可以看出這座墓地的規(guī)格非常高,可能是邿國的國君之墓。西周時期的鼎制度非常嚴格,9鼎8簋、7鼎6簋、6鼎5簋分別代表不同的等級。到了東周時期,天子地位下降,諸侯地位上升,鼎制度逐漸混亂,一些小國諸侯也開始使用9鼎8簋,這證明了這座墓地的主人應該是邿國的國君。

仙人臺邿國遺址的發(fā)現(xiàn)填補了史籍中的空白,對進一步研究邿國的歷史和地理范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這次發(fā)掘為了解我國古代文明和歷史提供了珍貴的線索,也為后人提供了一個窺探過去的窗口。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