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數(shù)百年”
清朝詩人趙翼的一首七言絕句,以李白、杜甫為例,說盡管兩人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
但如此偉大的作品,放到百年之后來看,也會覺得不新鮮。短短幾句,便道出了世道無常,名人們更新?lián)Q代之快的事實。
其實不僅僅是文化圈這樣,在其他各個領(lǐng)域的人也是如此,就連皇帝也不例外。
縱觀中國整個封建歷史,一共出了整整494位皇帝,這些皇帝的誕生地星羅棋布,遍布各個省份。
可有一個省份,卻一位皇帝都沒有出過,它就是為譽為孔孟之鄉(xiāng)的山東省。
各省的皇帝
自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建立起中央集權(quán)王朝后,天下的局勢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各路英雄好漢紛沓而至,都想搏得一片天地。
在中華歷史上,無非就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過程,沒有哪一個人或者哪個地方,可以唱獨角戲。
就比如中國歷史上的494位皇帝,每一個人的出生地點都不同,有的甚至還是少數(shù)民族。如果要問哪個省份出開國皇帝最多,那還得是甘肅省了。
甘肅地處中國西北地區(qū),有著復(fù)雜多樣的地貌特征,在先秦時期是就屬于九州之一的雍州。
據(jù)統(tǒng)計,從古至今,甘肅省一共出了10位開國皇帝,其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唐高祖李淵了。
當(dāng)然開國皇帝多,并不代表皇帝數(shù)量就多,要論帝王之鄉(xiāng),那還是非陜西省莫屬。
說到陜西省,大家第一反應(yīng)都會想到出土的各種陵墓和文物,畢竟先后曾有十幾個政權(quán),在陜西省的省會西安建都?梢哉f,西安就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之一。
在這里,曾經(jīng)生活過72位皇帝,其境內(nèi)保留下來的古代君王的陵墓,就有79座之多,被人們稱為“東方金字塔”。
仔細查閱這494位皇帝的生平,我們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誕生地幾乎布滿了全國各個省份,但唯有山東省,卻一位皇帝也沒有出過。
孔孟之鄉(xiāng)—山東省
相信很多人在得知這個省份是山東的時候,都會大吃一驚,畢竟山東省可是眾所周知的禮儀之邦,孔孟之鄉(xiāng),是正統(tǒng)的儒家文化發(fā)祥地。
自漢朝時期,漢武帝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的政策后,儒家思想就成為了封建王朝統(tǒng)治者,用來管理國家和制約百姓的手段。一時之間,儒家的地位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度。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蕭何,儒家文化讓山東聲名遠揚,卻也讓山東從未誕生過一位皇帝。
要知道儒家的中心觀念是“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忠君愛國的思想,是他們印在心中最深刻的信仰。
在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的推廣之下,孔子與儒學(xué)的影響,就像是裝了喇叭一樣,在齊魯大地上經(jīng)久不衰地傳播。
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浸潤之后,儒學(xué)早已滲透到山東的各個角落,融入進了山東人民的日常生活。
“君、臣、父、子”這樣的倫理綱常,是山東人民從小就接受的教育,在他們的觀念里,食君之祿,就要忠君之事,擔(dān)君之憂。
可放眼歷史,哪一位開國皇帝,不是踏著鮮血才登上高位的呢?要起義不僅需要像陳勝、吳廣那樣“寧有種乎”的反叛精神,也會無法避免征戰(zhàn)與殺伐。
這和山東人民自幼接受的文化,背道相馳,因此在歷史上,山東省的起義是最少的,自然也很難出現(xiàn)皇帝。
山東自古出忠臣
因為自小耳濡目染,山東人普遍都有忠君的思想,所以,雖然沒有辦法出皇帝,但山東出的忠臣良將可不少。
歷史上,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沒有他的幫扶,劉備也不可能立足于三國。
在劉備死前,曾經(jīng)對諸葛亮說過,若是劉禪無能,便可取而代之。但諸葛亮卻沒有這么做,反而一直鞠躬盡瘁,直至死前最后一刻,還在盡心盡力輔佐劉禪。
除此之外,山東還有很多名將,譬如東方朔,王羲之,辛棄疾,他們都忠于祖國,熱愛理想,在各自的領(lǐng)域上大放異彩
特別是辛棄疾,滿懷著對祖國的熱忱之心,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盡管當(dāng)局者昏庸無道,寵信奸臣,可是辛棄疾卻未有過怨言,更沒有想過造反。
可見,古代的山東人,將對君主言聽計從,盡忠職守的觀念融入到了骨血之中。
雖然山東從未出現(xiàn)過皇帝,但在這片大地上,也曾有過無數(shù)的英雄豪杰與忠臣良將,他們留給后世的影響是十分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