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起源的探討,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有人認為人類就是從非洲走出來的,因此全球智人的起源地都在非洲。也有人認為,人類可能起源于東亞。
而隨著中國發(fā)現(xiàn)的人類化石越來越多,認定人類起源于非洲的夏娃理論便屢遭質(zhì)疑。那么,夏娃理論到底是什么?它有證據(jù)嗎?人類到底是不是起源于非洲呢?
夏娃理論是什么
人類起源問題向來是學術界最熱門的課題之一,最初大家都使用最傳統(tǒng)的“挖寶”方式,來進行研究。簡單來說,就是看在哪個地盤上挖到的古人類化石更多,年代更為久遠,試圖以此來證明出土化石的地方是人類起源地。
而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追根問祖的方法發(fā)生了改變,大家常使用現(xiàn)代分子生物學去解開這一謎題。根據(jù)資料來看,上世紀人們先是發(fā)現(xiàn)了細胞當中的線粒體,然后又找到了存在于線粒體中的DNA。
在進一步探索的時候,有人察覺到位于線粒體當中的DNA和細胞核里的DNA有著顯著的區(qū)別。比如說從外形上來說,它是雙線環(huán)狀,且在高等動物體內(nèi),線粒體DNA的進化速度明顯更快。
當然,以上這些對于研究人類起源問題其實沒有太大的作用,關鍵之處還是在于線粒體DNA的遺傳方式。從某些研究的結果來看,這家伙遵循母系遺傳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男性精子當中的線粒體是無法進入受精卵并留存下來的,人們自帶的線粒體DNA只來自母親,父親的線粒體DNA并不會被遺傳到。
這就意味著,其實全球人類都有著同一個母親,這位母親的DNA存在于每個人的線粒體DNA中。正因如此,人們將那位“母親”命名為夏娃,這就是著名的夏娃理論。
資料顯示,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加州大學威爾遜領導著自己的遺傳小組針對世界上不同種族人的線粒體DNA基因進行了研究,然后發(fā)現(xiàn)了全人類的線粒體DNA確實基本相同,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后來他們繼續(xù)深入分析了現(xiàn)代人類線粒體DNA,發(fā)現(xiàn)線粒體DNA的源頭竟然都指向了非洲。這就代表著,全人類的母親可能都是一位來自非洲的女性。這位女性十分的幸運,她生下了女兒,并且女兒的后代也生下了女孩兒,促使線粒體當中的DNA能夠流傳下去。
由此可見,夏娃理論不僅堅持非洲起源論,更堅持單一起源說,認為如今的人類都是那位夏娃的后代。這一理論在提出之后,立即于學術界引發(fā)了激烈的討論,有人認為通過這樣的分析確實有道理,也有人堅定地反對,認為這種“全部取代”的說法過于片面。
在一眾反對者當中,就有來自我國的古人類學家吳新智,他明確表示非洲起源論是錯誤的,因為中國各個地區(qū)出土的古人類化石,證明了中國人是如何從直立人演化為早期智人并最終變?yōu)楝F(xiàn)代人類。由此可見,中國出土的各種化石,可能就是推翻夏娃理論的關鍵所在。
那么,這些化石是如何證明人類并非起源于非洲呢?
中國化石是關鍵所在
根據(jù)資料來看,從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我國接連出土了多個古人類化石,這些化石有的屬于直立人,有的則屬于智人,其時間從240萬年前覆蓋至了1萬年前。這也就說明,我們能夠本地出土的古人類化石,拼湊出一條非常完整的人類演化化石證據(jù)鏈。
有人可能會說,即使這樣似乎也無法證明非洲起源論有誤,萬一這些出土的化石是不同階段從非洲走出來并抵達中國的人呢?事實上,吳新智院士自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所以在研究中他試圖找到這些化石的共同點。
比如單從外部特征來說,這些古人類都有鏟形門齒,面部也比較扁平。甚至說,這種特征,在現(xiàn)代中國人的人群中也十分的常見。
根據(jù)資料來看,我國大約有90%人的上顎門齒都屬于鏟型門齒,而在白人和黑人的人群當中,擁有鏟形門齒的人只有10%左右。
由此可見,其實我們遺傳到了祖先的某些特征,而這些特征在全人類當中都顯得異常特殊。如果說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話,大家在這一方面應該有著超高的相似性才對。
除此之外,此前我國正在北京周口店遺址當中發(fā)現(xiàn)的早期現(xiàn)代人化石,似乎也證明了這一點。人們將這些人稱為田園洞人,并且他們生活的時間可能比山頂洞人早1萬多年左右。
在對比分析當中,人們發(fā)現(xiàn)這些田園洞人的某些特征與尼安德特人十分相似,這就意味著它們可能是同源?墒,這些生活在歐洲的居民又怎么在那時與亞洲的田園洞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呢?
由此可見,這一化石的存在似乎也證明了非洲起源論是有問題的。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范圍內(nèi)其實有不少人都是反對非洲起源論的,并且從目前證據(jù)不足的現(xiàn)狀來看,“全人類肯定都起源于非洲”這種說法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除了中國出土的化石證據(jù)以外,分子生物學本身也是存在一些問題的。
比如咱們在前文中提到的,堅持夏娃理論的威爾遜研究小組是以線粒體DNA只具備母系遺傳的機制來進行研究的,但是男性的線粒體絕對不會被遺傳嗎?顯然不是,比如此前美國辛辛那提某個醫(yī)學中心的遺傳學家就在對比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時候,人類線粒體當中的DNA也可能來自于父親。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的解釋人類的起源,中國學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理論,那就是人類是由多地區(qū)起源加基因交流而來的。
多地起源+基因交流的新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最初全球多地都出現(xiàn)了人類祖先,他們在演化的過程中,既保持了原有的某些特征,比如咱們的鏟形門齒,又與外來的“人口”通婚,產(chǎn)生了基因交流。
這確實是有可能的,因為即使那時候交通不便,各個地區(qū)的物種也不是孤立存在的。當然,像澳洲這樣獨立的大陸可能要另當別論。這種說法解釋了為什么我們的體內(nèi),往往存在著多個古人類的基因。
比如以非洲起源論的觀點來說,晚期智人走出非洲前是沒有和外地人交換過基因的。但是歐洲尼安德特人的DNA分析報告卻顯示,現(xiàn)代歐亞人繼承了他們的部分基因,這顯然與前者的說法是相悖的。
綜上所述,全球各個地區(qū)的人可能都有各自的祖先,然后大家的祖先在演化的過程中不斷地相遇、通婚,從而產(chǎn)生了基因的交流。
真足蛇是蛇的祖先,是蛇類曾經(jīng)有腳的證明(圖片)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對于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么作用,埋葬形成的
盤點全球七大動物活化石,熊貓源于1000萬年前/頻危動物
科學家發(fā)現(xiàn)1億年前螢火蟲祖先:發(fā)光為防御和自保,體長7mm
遠古雞蛋化石被發(fā)現(xiàn),距今6.1億年,證明了先有雞蛋后有雞
人類未來是否會進化 化石留給我們答案(人類進化)
中國化石新發(fā)現(xiàn)!夏娃理論被推翻?人類未必起源于非洲
美國飛船回不了地球 美國宇航員滯留太空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