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新興政權建立之初,除了進行軍事動員準備外,重建法理往往成為首要任務。新政權需要找到一個看似合理的推翻現政權的理由,以確立自身的合法性和正統(tǒng)性。這種法理在古代主要包括吊民伐罪、打倒政權的旗號以及禪讓等形式。
1、周文王的出征理由
周文王在滅商之前發(fā)布了動員令,《尚書·牧誓》中提到了紂王“俾暴虐于百姓”。這看起來像是吊民伐罪的理由。然而,這里的“百姓”并非指黎民百姓,而是指商朝以外的宗族支系,也就是除王族外的其他族群。因此,周文王伐紂并不能完全歸類為吊民伐罪,而且這個理由還是列在動員令的最后一條。
2、周文王祭祀商朝先王的合理性
周文王發(fā)布的《牧誓》中列舉了紂王的多項罪狀,其中排在首位的是紂王不重視祖先的祭祀儀式。在商周社會中,祭祀是國家大事,商朝先王們的祭祀非常重要。周文王指責紂王不祭祀祖先的行為是有依據的,而且這個指責在當時的商人和周人眼中都是可以被普遍認同的。
3、周文王的血緣關系
根據考古學的發(fā)現和甲骨卜辭的研究,周文王與商朝王室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陜西地區(qū)出土的甲骨卜辭中提到了商朝先王成湯、武丁和帝乙,這些甲骨很可能是由周文王等人祭祀商朝先王而制作的。此外,甲骨卜辭中還出現了“衣王田至于帛,王唯田”等內容,顯示出周文王與商朝王室之間的血緣聯系。
4、血緣關系的歷史背景
在商周時期,不同姓氏并不一定代表異族,商周兩個王室之間存在著長達數百年的血緣姻親關系。商朝王室中有姬姓和子姓,而姬姓與周文王同為周人王室,有著共同的血緣關系。甲骨卜辭的研究也顯示,商王先母妣考中有幾位為姬姓。因此,周文王作為商朝后裔具備了以祭祀商朝先王的合理身份。
周文王祭祀商朝先王的行為在當時具備了合理性。他以自身作為商朝后裔的身份,祈求成湯、武丁和帝乙等商朝先王的庇佑,以確保自己滅商的成功。這種行為也反映了周文王與商朝王室之間長期的血緣聯系。通過對考古發(fā)現和甲骨卜辭的研究,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周文王祭祀商朝先王的合理性和背后的歷史背景。這為我們解讀古代歷史提供了新的視角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