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大片中,我們都能夠看到這么一個場景:在一群黑衣人的逼迫下,正直的男主只能一步步逼近懸崖。然后,所有事情的幕后主使出現(xiàn),拿著一把槍對著男主獰笑。背后是懸崖,面前是敵人,為了求生,男主只能縱身一躍,跳進距離自己數(shù)百米的海面之中。
對于觀眾而言,這種場面自然是極好的,要刺激有刺激,要畫面感有畫面感。對于編劇而言,這么一搞,劇情的層次自然上來了,主角的人設也更加立得住了:你看,咱們這個主角說跳就跳,這不顯得他生猛嗎?
當然了,這種場面出現(xiàn)多了,觀眾自然也就疲倦了。因此,這些編劇也就弄出了一個新活,從懸崖上面跳不過癮,那么咱們干脆從飛機上面跳算了。
但是,站在科學的角度,我們會產(chǎn)生一個疑問:這么直接落在海面上,真的能夠緩解下落的沖擊力嗎?而且,假如這種自由落體有效,為什么世界上還會有那么多飛機出事的慘案呢?還是說,這個場景只有在電影里才能夠出現(xiàn)?
現(xiàn)在,咱們就從科學的角度,用理性的態(tài)度,去看看這些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
1997年12月19日,新加坡爆發(fā)了一起嚴重的空難。出事的航班名為MI185,是一架波音公司生產(chǎn)的737客機。這起空難一共造成了104人死亡,遇難者的殘骸散落得到處都是,整個飛機無一人生還。
在當時,這起空難引起的輿論是相當驚人的。根據(jù)當時的媒體報導,駕駛飛機的機長經(jīng)驗豐富,是從空軍退役的,技術肯定是杠杠的。因此,在一開始,人們就將矛頭對準了波音公司,認為肯定是波音公司的問題。
但是,當更多的東西被打撈出來,人們才發(fā)現(xiàn),事情好像沒有那么簡單。根據(jù)黑匣子的數(shù)據(jù)還原,人們發(fā)現(xiàn),飛機其實全程都處于平穩(wěn)飛行的狀態(tài)。而之前的航行檢查,也證明了MI185沒有任何問題。
而問題,恰恰就出在副機長離開駕駛艙的時候。副機長離開之后,機長馬上將駕駛艙的門給鎖上。然后,飛機開始立馬俯沖,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沖向河面。慘劇也就此發(fā)生。這起事件,就是名聲頗大的為民推桿事件。
這件事情,給很多新加坡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很多遇難者的家屬,究其一生,也不敢再登上飛機半步。
像這樣的空難,各國都有很多,這讓不少人恐懼起了坐飛機出行。有的人就說的很好,只要一坐上飛機,就會感覺飛機的零部件開始出現(xiàn)問題,飛機的轟鳴聲在他們聽來,就像是死神的催命聲。
但是,這樣的看法是正確的嗎?飛機真就這么容易出事嗎?說到底,咱們還是要從最有代表性的情報入手。
作為世界上航空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當我們在審視航空安全率的時候,最好的觀察樣本自然是美國。根據(jù)美國官方的統(tǒng)計,在1997年,美國全年死于飛機事故的人,也就100多人,跟汽車的死亡人數(shù)相比,這簡直就不值一提。
而收集所有的飛行數(shù)據(jù),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飛機的出事率是很低的。人類研發(fā)飛機已經(jīng)百年時間,到現(xiàn)在,一共只有兩萬起飛機出事,其中大部分都在二戰(zhàn)之中出的事情,換一句話說,這些飛機出事,大多是因為戰(zhàn)爭的原因,屬于非常規(guī)情況。
因此,在準確計算后,人們得出了一個飛機出事的概率:三百萬分之一。這個概率,可以說是比炒股賺錢的概率都要低。假如剛剛坐上飛機就開始擔憂飛機事實,那著實有點杞人憂天了。
即使遭遇到飛機出問題的情況,人們還是有幾率從絕境中求生。1983年,加拿大就有過這么一起航空事故。因為地面機組的問題,飛機飛到一半的時候,燃油明顯不足,引擎也被迫熄火。
如果是正常狀況下,這架飛機肯定是完了。但是,在機長高超的滑翔技術加持下,這架飛機居然還能夠飛到一個機場里面。
換一句話說,如果機長正常,靠著機組成員的努力,飛機其實是能夠在遇到危險之后自救的。假如飛行員無能,這世界上為什么會對飛行員的選拔如此嚴格呢?
不過,人在外面行,小心一點也是能夠理解的。如果能夠避免危險,那么總歸是小心一點為妙的。如果飛機出事,那一飛機的人肯定是玩完了。在這種情況下,跳傘自然成為了很多人的第一想法。那么,從高空直接跳入海面,真的是好選擇嗎?
既然是從飛機上面落下來,那高度肯定是不可能低的?紤]到是在海面上飛行,那咱們自然是可以默認,出事的飛機肯定是正常的行駛狀態(tài)。而在正常狀態(tài)下,一般的飛機飛行高度在7000~12000米左右。如果是更大的客機,全程基本上是在平流層待著的。
失事飛機一般都處于高速下滑狀態(tài),因此,在分析的時候,咱們就直接默認飛機飛行的高度是在5000米左右。按照最簡單的計算方法,咱們假設一個成年人體重在70KG,不考慮空氣阻力等問題。當這個成年人落到海平面的時候,他的速度也差不離在300多米每秒。
這個速度是什么概念呢?這個速度,差不離跟音速接近了。如果這人能夠活下來,那么這個時候,場景要么變成恐怖片,要么變成玄學片,反正跟科學沒有啥關系了。
為啥這么說呢?難道水不能夠消除這些多余的力嗎?從而起到緩沖作用,F(xiàn)實生活中,咱們也感覺到,水沒啥力度,完全能夠起到緩沖墊的作用嘛。
其實,這個認知是錯誤的。在日常生活中,假如我們進入水中,確實能夠感覺到水在包裹著我們。但是,這個力并不是彈力,而是浮力。假如有一個東西落入水中,我們首先看到的,并不是這個物體的速度馬上消失,而是先濺起水花,緊接著沉下去,最后在慢慢浮上來。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就能夠觀察到,其實物體在落入水中之后,是跟水面發(fā)生了作用,對水面產(chǎn)生了力的作用。既然有了力的作用,自然是有反作用力的出現(xiàn)。
經(jīng)過計算,咱們就能夠得到這個力到底有多少,不多,也就幾倍于人體吧。
因此,假如發(fā)生了這么一場空難,有一個人碰巧打開了艙門,然后急沖沖地跳下去,什么也不帶,他自信強橫的肉體會戰(zhàn)勝一切。那么,我們會看到,這個人在正常情況下,會像一個玩偶一樣,沒有任何掙扎,落到海面就直接死亡。沒有例外,即使是美國隊長也不可能。
目前,世界上最新的無傘高空降落記錄,也才不過40米。記錄的保持者是英國的一名前傘兵,經(jīng)驗那是相當豐富。而這位經(jīng)驗豐富的人,在回憶挑戰(zhàn)經(jīng)歷時,也是冷汗直流,在他看來,自己完全是運氣和技術都到位了,二者缺一,要么自己變成魚飼料,要么就在醫(yī)院的病床上面躺著。
前文也說了,這是沒有考慮空氣阻力的情況。那么,有空氣阻力,這個情況會不會好一點呢?很遺憾,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悲觀的。有了空氣阻力,降落的人只會遭遇更悲慘的狀況。
在日常生活中,空氣阻力基本不會被人怎么考慮。很簡單,你的速度太慢了,動能太小,空氣阻力并不會對產(chǎn)生什么顯著的影響。
但是,在極快的速度下,空氣阻力就不得不考慮了?諝獠皇菑椈蛇@種物質,能夠將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在空氣的作用下,動能只能大部分轉化為熱能。因此,航天材料必須要耐熱堅固。而一般的飛機,哪來的那么多耐熱材料供人使用呢?
因此,假如一個人從高空自然降落,最可能的情況,就是這個人化作一團火球,然后像一個布偶一樣落入畫面,全身高度燒傷,難辯人形。
那么,也有人肯定會問了,這里說的是無降落傘跳傘的情況。但是假如有降落傘呢?你看,二戰(zhàn)的時候不缺有高空跳傘的猛人。假如客機能夠配備降落傘,那么不久能夠即使遇到危險,乘客也能夠安然求生了不是嗎?
能夠提出這個問題,要么是對跳傘不了解,要么就是對自己的肉體極度自信。假如認真了解一下跳傘,就絕對問不出這個問題。
高空的環(huán)境下跳傘,絕對是一個需要莫大勇氣才能做出來的事情。高度越高,溫度越低,空氣也越稀薄。而跟高空相比,喜馬拉雅山都算是矮的。而想要攀登喜馬拉雅山,非得要專業(yè)裝備和足夠的才能做到,更別說高空了。
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普通人即使能夠得到降落傘,也沒有能夠打開傘的機會。很可能剛剛打開傘,人就已經(jīng)昏厥過去了。假如運氣好,能夠降落到地面,啥求生裝備都沒有,又怎么能夠保證能夠活下去呢?
除此之外,一般的客機也不會留機會給普通人跳傘。為了安全和舒適度考慮,客機內部會努力維持地面環(huán)境。因此,客機內部的壓力往往會大于外界環(huán)境。艙門在這種情況下,就會進行加固鎖死。
從各種角度來看,客機配備高空跳傘設備,這都是一件不現(xiàn)實的事情。那么,假設,僅僅是假設,如果遇上了客機出狀況的事件,我們普通人能夠怎么逃生呢?
假如遇到了飛機出事,其實最好的選擇,就是不要慌張,嚴格按照機組的指示去做事。
1972年,一架從瑞典出發(fā)的客機發(fā)生了故障。這架飛機不是簡單的零部件失靈,而是直接在飛機前段發(fā)生爆炸。幾乎是一瞬間出現(xiàn)的洞口,沒有給人任何反應時間。那些在座位上坐的好好的乘客,直接被吸入了高空之中。
不用想,這起空難的結果自然是極其令人悲痛。這種程度的飛機失事,機長再怎么去操作都沒有任何可能。但是,在這種絕望中,偏偏有一個人活了下來。
這位活下來的幸運兒,是機組中的一位空姐。在空難發(fā)生的時候,這位空姐正坐在座位上,牢牢綁好了自己的安全帶。也正是因為這個良好的習慣,空姐成功保住了性命。雖然沒有像某些人所說的那樣完好無損,但是能夠保住性命,就已經(jīng)算是絕對的好事。
從這件事情里面,咱們也能夠看出,假如能夠嚴格遵守安全條例,人們說不定就能夠從莫大的危險中撿回來一條命。
其實呢,近些年來,空難事件也是在呈現(xiàn)減少的趨勢。根據(jù)波音的官方數(shù)據(jù),這些年來,飛機的出事率已然越來越小了。
之所以會有這個趨勢,也跟飛機的進步有莫大關系。幾十年前,客機的駕駛員只能對著一堆機械儀表分析數(shù)據(jù)。而現(xiàn)在,飛行員雖然還是要面對很多儀表,然而已經(jīng)有了很多的輔助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加全面了解狀況。
而且,假如遇上了駕駛員身體不適的情況,自動駕駛系統(tǒng)也可以讓飛機在沒有人情況下運轉?v觀這些年的事故,其實基本都是遇到了難以挽回的狀況,再就是一些至今難以了解真相的問題。
對于我們這群生活在地表的小瘦猴子而言,天空始終就代表了無限的可能。不管是什么文明,天空,都代表著最自由的狀態(tài)。萊特兄弟發(fā)明飛機的動力,也在于對于自由的向往。
而現(xiàn)在,我們人類使用飛機已經(jīng)超過了百年時間。在許多方面,飛機都表現(xiàn)出了難以替代的優(yōu)點。在今天,人類其實已經(jīng)離不開了飛機。飛機既節(jié)省了時間,也讓人們一次性可以運輸大型器械。
而且,前文也說過,飛機的出事率是很小的。在安全方面,飛機其實也比很多交通工具要好上許多。每天起飛的航班有那么多次,但是出事的卻沒有一架。而汽車每天出事的不計其數(shù),一旦出事,生還的概率也是很小的。
因此,在一些認識中,飛機其實就是這個地球上最安全的工具,這個說法倒是也不算錯誤。跟汽車的出事率相比,飛機的出事率確實要小了很多。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倒是能夠見到不少的人對飛機有所忌憚。而且,在新聞中,我們也經(jīng)常能夠看到飛機失事的消息。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個情況呢?
其實說到底,還是我們普通人對于天空的恐懼。我們這群小瘦猴子只是一群地表生物,不可能靠著自己的力量飛上天空。對于天空,我們心中是有一股原始的恐懼。因此,如果失去了飛機這個器械,我們自然是會落下來的。
這么多年,我們也見到了很多悲劇。這些悲劇之后,只留下了一地雞毛。這個世間,令人最絕望的事情,就是在搜救之后宣布的無人生還。想要提高安全率,就必須要所有人為之付出努力。
在這種情況下,首先要注意安全的,其實是飛機的制造商,只有更加注意制造安全,飛機才能從源頭上得到安全保證。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jīng)有許多人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因此,現(xiàn)在一架飛機想要出廠,必須經(jīng)過多次檢測。
而在制造安全之外,則是日常維護以及機組人員培訓。特別是機組人員的培訓,沒有好的機組人員,一架飛機就是一個容易出事的鐵鳥,沒有任何安全可言。
因此,雖然前文說了那么多,去證明飛機的安全性,但是說到底,飛機其實還是存在危險的。只能希望,能夠在未來,我們不用見到那么多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