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人工呼吸法是西方醫(yī)療中的救治方法,但是實際上在我國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類似的方式,在著名的醫(y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中就提到了一種急救上吊自縊者的方法,而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yī)學家是誰呢?下面就跟著探秘志一起來看看吧!
整整意義上來說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醫(yī)學家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醫(yī)之一的張仲景,他在《金匱要略》中提到,治療自縊者時,一定不要立馬切斷繩子,需要將病人抱下來后再解開繩,接著需要三個人急救,一個用兩腿抵住病人肩膀,一個用手按住病人胸部,一上一下的放松,然后另一個則用手按住病人的上肢,需要持續(xù)半個小時,如果人還是不醒,就需要對嘴吹氣,按壓腹部。
因此對比現(xiàn)在的人工呼吸法來說,算是完全符合的,而西方比張仲景發(fā)明這套方法更晚一些,著名的比利時解剖學家維薩留斯最開始是對動物采用的吹氣法,據(jù)說能維持動物心臟更長時間的跳動,但是他并沒有用來救人,直到公元1897年才有一位叫做拉波得的西方人真正將人工呼吸法用于治療和急救人類。
其實最初西方是否定人工呼吸法的,因為口對口容易出現(xiàn)細菌的傳播,從而導致疾病,因此直到1950年西方科學家才證實了人工呼吸法是有用的,并且選取了很多的志愿者進行實驗,最終人工呼吸才有了“生命之吻”的美稱,在病人血氧飽和度過低的時候就能使用。
人工呼吸其實就是肺部復蘇,是非常有效的,當病人的氧氣飽和度過低的時候,就需要幫助他進行輸氧的操作,而在外沒有百分百的純氧,空氣中的氧氣又只有21%,不過我們呼出的氣體中含有17%的氧氣,這時我們就能通過人工呼吸幫助病人增加氧氣的吸入,最終實現(xiàn)救治的目的,但是并非任何情況下人工呼吸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