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起“兩彈一星”就會想起來鄧稼先、錢學森等元勛,但是你們知道兩彈一星到底是指什么東西嗎?除了原子彈之外,還有哪些呢?實際上兩彈主要指原子彈和氫彈,那么一星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跟著探秘志一起來看看吧!
“兩彈一星”實際上有著兩種說法,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而后來逐漸的演變?yōu)樵訌椇蜌鋸椧约叭嗽煨l(wèi)星的組合,當然也有人認為是指導彈、原子彈以及人造地球衛(wèi)星,反正總的來說都是以核武器為主的科學技術研究,這些都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最偉大的研發(fā)之一,而兩彈一星出現的年份就是1999年發(fā)生了什么中提到的1999年9月。
兩彈一星之父實際上就是我們熟知的“鄧稼先”和“錢學森”,其中鄧稼先屬于“兩彈之父”,而錢學森則是導彈之父,還有于敏也被稱為中國的氫彈之父,總的來說實際上對兩彈一星做出貢獻的人多達二十多位,其中每一個人都是我們應該銘記的。
兩彈一星元勛包含了23位對原子彈等的研發(fā)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他們分別為鄧稼先、錢學森、于敏、錢三強、程開甲、楊嘉墀、姚桐斌、王淦昌、錢驥、吳自良、陳芳允、趙九章、屠守鍔、任新民、黃緯祿、王大珩、陳能寬、周光召、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郭永懷、彭桓武。在1999年的9月18日就已經被國家授予了勛章表揚。
兩彈一星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經仙逝,截止到2019年10月份的時候,還在世的兩彈一星元勛就只有3位了,分別為王希季、孫家棟、周光召,其中王希季是著名的衛(wèi)星返回技術專家,因此他對于我國人造衛(wèi)星的研發(fā)做出了杰出的貢獻,而孫家棟則也是我國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也是非常有貢獻的人,而周光召則是核武器專家,同樣為原子彈或者氫彈的研發(f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