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真正轉(zhuǎn)折點,是武則天登基,文治武功嚴重下滑

武則天比其他攝政太后幸運得多,她的政治合法性,政治資源積累量都不是其他太后能比的,還有高宗時期朝廷人才的擴充,也為武后增加了很多黨羽,政治環(huán)境良好。對比其他太后,首先是呂后,劉邦死后的什么情況?諸侯王的權(quán)利比唐朝諸王的權(quán)利大得多,還有功臣集團(比如周勃陳平),還有劉邦剛剛建立漢朝,對內(nèi)政權(quán)尚為鞏固徹底對外敵人虎視眈眈。

況且呂后只有一個兒子,根本沒有武后二子+長壽的好處。在呂后之后,其他君主都嚴防太后攝政,所以其他的太后比如竇太后王太后也折騰不起什么浪花。接下來說馮太后,馮太后雖然沒有武后這樣老天爺給飯的局面,但是她稱帝也是相當困難的,她推行均田制和漢化改革就是在為自己樹敵,再想稱帝那就是作死。

武則天登位,有功有過。文治方面,打擊門閥,提撥庶民,的確是功。但早期任用酷吏,大興告密之風,鏟除一大批貪官污吏,但牽連甚廣,累及無辜。武治方面,唐朝后面幾次的叛亂種子,都是武周時期埋下。武則天登位前后,殺了一大批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均田制就是這一時期開始崩潰,使得府兵逐漸減少,造成大唐軍事力量減弱,導致往后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失利,高宗在位時費盡心力布置的安西、安北布局全部被廢置。

最后不得不通過募兵補充兵力,導致藩鎮(zhèn)的形成和崛起。武則天最后雖還政李氏,但對唐朝的統(tǒng)治造成的傷害是致命的。自神龍政變之后,先后爆發(fā)了景龍政變、唐隆政變、先天政變等,皇位幾度易主,朝政長期處于混亂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武則天登上帝位,使得自她之后女子亂政現(xiàn)象層出不窮,先有韋皇后、安樂公主毒死唐中宗,后有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爭權(quán),再有唐肅宗的張皇后亂政,這同樣造成了朝政的極大動蕩。

武周丟失了遼西和半個燕云,契丹之禍,開始于此。總說開元時期的名臣全是武則天發(fā)掘的,可是開元時期的名相都是高宗時期進入朝廷的,大部分都沒有被武則天重用過,就連姚崇宋璟都被武則天貶過。至于武將,更是沒有一位能獨當一面地留下來。

武皇唯一的貢獻就是首創(chuàng)武舉和殿試,打倒了舊貴族勢力就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殿試是一種手段,破了門閥,她自己的武周利益也不代表人民,舊朝大將殺太多,國土大面積丟失時,需要新的武士,武舉應運而生。太宗有貞觀,玄宗有開元,百姓在乎的是安居樂業(yè),權(quán)術(shù)和政績一流又怎么樣,老百姓不管的。

無論是天樞明堂,還是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包括那些文武,他(她)們被清算的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些反武勢力要發(fā)泄對武則天的不滿。想把武周的存在抹去,可惜這終究是不可能的,畢竟他們的皇帝身體里,也流著武周皇帝的血。李顯李旦這幫子人(包括李隆基)一輩子都被武則天拿捏得死死的,從她將則天大圣皇帝改為則天大圣皇后開始,她就是李唐的皇后,而且與李治合葬。無論李顯李旦是否光復李唐神器,只要繼位的皇帝是她的兒孫,這幫人就算有天大的不滿和憤怒,也無法做任何事。這幫人也好,李隆基也好,他們都拿武則天沒辦法(撐死就是改個謚號,還不敢改得太過分),就只能拿她留下的人和物去發(fā)泄怒火和憤怒了。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