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后在京城花銷大風險也大。退休自古有之,畢竟人有生老病死,不可能一直待在崗位上,官場需要注入新鮮血液才能一直運轉下去。先秦時期的官員一幫到了70歲就要自己申請退休,這是當時約定成俗的潛規(guī)則,如果等到君王主動開口,雙方都會很尷尬。70歲退休的慣例一直被后世所延續(xù)。
花銷太大
雖然古代官員都有退休工資,但想在京城生活還是有難度,天子腳下寸土寸金,年少成名的白居易在長安當官十幾年,一直是租房子路,宋朝官員的工資是出了名的高。不過蘇軾仍然在京城買不起房,由此可見,比較清廉的官員是很難在京城安家,所以退休后回家養(yǎng)老是最好的選擇。
勾心斗角
另外,京城不僅是房價貴,最主要的是迎來送往的人情,若真是依靠那點俸祿,京城的官員沒幾個能待長久的。退休了之后,沒了權勢,更不敢太招搖,但回到老家就不一樣了,天高皇帝遠,再怎么奢侈也不擔心?杉幢阍诰┏菬o經(jīng)濟壓力,老家也無豐厚家產(chǎn)可以享福,這些官員依舊不敢留在京城。京城的官場漩渦的中心,無時無刻不在勾心斗角,許多權傾朝野的高官一夕之間淪為階下囚,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受到牽連
朝廷黨爭不斷,隨著一方勝利,總有另一方要倒霉。留在京城的官員即便是退休了,也有可能受到牽連,而且因為沒有官職,極容易被當成背鍋俠頂罪。就像因蘇軾爆發(fā)的烏臺詩案,閑居在家寫事的司馬光,好端端的被牽連進來,受到了皇帝的責罰,所以官員退休之后,巴不得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以免遭受無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