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 > 正文

堯舜禹時代是否被考古證明為信史?

盡管官方宣稱“一系列的考古證據鏈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陶寺遺址的內涵、規(guī)模和等級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都與堯都相當契合。”并且,還有學者認為陶寺延續(xù)時間較長,正對應了唐堯虞舜時代。

但是,考古學真得已經證明了堯舜的存在嗎?我看未必。

考古學家所說的證據鏈如下:

年代

陶寺的碳14測年:

早期:距今4300-4100年

中期:距今4100-4000年

晚期:距今4000-3900年

根據“夏商周斷代工程”,夏代的起始時間大概在公元前2070年。堯舜生活的時代在夏之前,因此,堯生活的時間至少在距今4100-4300年左右吧。

地理位置

陶寺位于山西南部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陶寺鎮(zhèn)。

“堯都平陽”的說法來自《水經注》。平陽在哪呢?按照漢以后的一種說法,平陽在今臨汾盆地一帶。

陶寺還發(fā)現了啥?

城址。陶寺中期的城址面積達到280萬平方米,為“回”字形雙城制都城,后世都城的布局基本都是這種形制。

觀象祭祀臺。復原圖如下:

陶寺中期的元首墓出土了一件帶有彩繪刻度的木桿,很可能是測日影儀器圭尺。圭尺上標記了一處特殊的刻度,這個刻度是1.6尺。而《堯典》中有:“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出土物中的陶龍盤、鼉鼓、石磬也都有所指向。

陶寺內發(fā)現的幾件陶龍盤皆出自大墓,一般墓葬中并沒有。由此可見陶龍盤的非比尋常。作為龍的傳人,似乎只要見到帶有龍圖形的器物就格外的激動。我們也樂于去尋找龍的起源。陶寺陶龍盤上的“龍”似龍非龍,很像是鱷。聯系遺址內出土的另一種重要文物“鼉鼓”,或許,陶寺的龍的原型真是鱷也說不準。有學者考證到鼉鼓與“陶唐氏”有關,而“陶唐氏”正是堯。

再說“石磬”。陶寺遺址出土的石磬是目前所見最古老的石磬。而《說文解字》里說“無句作磬”,即無句發(fā)明了石磬,而“無句”是堯的臣子。

文字。可以肯定這件扁壺上的符號是文字,但是究竟是什么字,還有待驗證。有考古學家說這是“文堯”二字,因此更加肯定了陶寺就是堯都。

多方面來看,陶寺遺址確實具有“王氣”。說它是比二里頭更早的“中國”,也不為過。但若說它就是堯都,就有點證據不足了。除非在某個遺址發(fā)現了文字說:“這里是堯(舜、禹)的都城”。否則,無論怎么發(fā)掘,怎么去論證,信(堯舜禹存在)的人始終相信,不信的人始終不信。

我相信堯舜禹的時代是真實存在過的,與此有關的信物也是很多的,尤其是與大禹有關的考古證據不勝枚舉。但若要考證出具體是多少年,太難了。何況碳14測年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的誤差。

幾點思考:

探討商以前的文明,文字真得有那么重要嗎?想要找到像殷墟甲骨文那樣的文字材料太難了,或許本就不存在。甲骨文不過是商朝貴族占卜的記錄,倘若夏人并沒有類似的習慣呢?

為什么一定要用“考古學”去證明堯、舜、禹的存在呢?或許這是“考古學”存在的一部分意義吧。但是,大可不必勉強去與文獻所講“對號入座”。良渚不是誰的城,但誰又能否定良渚城的文明程度?以歷史文獻為參考,勉強去對號入座,很容易先入為主。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否足夠科學,尤其是夏的起始年代,真的能以此作為依據嗎?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