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表虎臣第二
在《三國志 吳書 第十》之中,是為《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具體人物為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tǒng)、徐盛、潘璋、丁奉,這十二人也因此被稱之為江表示二虎臣。而在這些人的排序當中,黃蓋排名第二位,就足以看出他在東吳的地位,到底幾何了。
陳壽在《三國志 吳書 黃蓋傳》中是如此評價黃蓋的:
“姿貌嚴毅,善於養(yǎng)眾,每所征討,士卒皆爭為先。”
“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
其大意是為黃蓋為人外表嚴肅剛毅,善于照顧下屬部眾。每次出兵作戰(zhàn),士卒都奮勇爭先,為他效命,而且他處理事情很是果斷,從來沒有拖延,以至于他病逝后,東吳的人都很懷念他。
其中還這樣評價黃蓋說道:
“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
也就是類似程普、黃蓋、韓當這樣的將領(lǐng),都是江表虎臣,是孫氏幾代都豐厚對待的人,所以,以上的評價就可以看出,黃蓋在孫氏一族和江東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么,正如題主所問的問題,為什么赤壁大戰(zhàn)之后,黃蓋便是銷聲匿跡了?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二)投奔孫氏 屢立戰(zhàn)功
黃蓋本身也算是地方豪族,因為其出身于荊州太守黃子廉一族,但是到了黃蓋祖父那一輩的時候,家族分離,黃蓋這一支便是來到了荊州南部的零陵郡定居。
黃蓋年輕的時候,生活艱難,但是壯志不改,雖然貧窮,可常常在砍柴的時候時刻警醒自己,他從小讀書,學習兵法,長大后,被舉薦為零陵郡吏,正式踏足漢末的政治舞臺。
后來黃蓋表現(xiàn)出眾,被舉薦孝廉。升任公府。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孫堅自長沙北進,黃蓋也就在此時,跟隨了孫堅,在擊敗草寇、討伐董卓的過程中,黃蓋表現(xiàn)不錯,升任別部司馬。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戰(zhàn)歿荊州,黃蓋繼續(xù)隸屬于孫策,孫策去世后,又追隨孫權(quán),成為了東吳三代老將,攻城略地,不避矢石。此后,對于東吳立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黃蓋也是表現(xiàn)出眾,那就是討平山越,在這個過程中,黃蓋深受各地信服,所到之處,都是安定異常。
(三)赤壁之戰(zhàn) 周旋荊州
黃蓋人生中最為精彩的一頁,自然就是赤壁之戰(zhàn),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月,雙方在長江爆發(fā)激戰(zhàn)。
黃蓋獻策周瑜進行火攻,在演義里更是流傳為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在這次交戰(zhàn)中,黃蓋被流矢射中,跌落了江面。被吳軍救起來之后,竟然有人不認識黃蓋,黃蓋無奈之下,只得大聲呼喊韓當,韓當看到如此一幕的黃蓋,也是流著眼淚替他療傷,而黃蓋也是因此才抱住了自己的性命。
赤壁之戰(zhàn)后,黃蓋升任武鋒中郎將,而似乎在眾人的眼里,此后,就再也不見黃蓋的蹤跡了。
實際上,黃蓋仍然活躍在荊州一帶。赤壁之戰(zhàn)后,曹孫劉三家瓜分荊州,曹操占據(jù)著南郡以北以及南陽郡、江夏郡北部一帶。劉備則在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基本平定了荊南四郡,而東吳除卻占據(jù)江夏郡大部以外,就只有南郡包括江陵在內(nèi)的江南地以及長江上游的宜都一帶。
所以,為了趁機多分一杯羹,孫吳的各級將領(lǐng)也是開始染指荊州南部各郡,黃蓋因為起自荊州零陵,所以便是率先被派向了荊州。當時,武陵郡發(fā)生叛亂,黃蓋接受孫權(quán)的調(diào)令,擔任武陵郡守,但當時武陵郡守另為金璇。
所以,黃蓋的武陵郡太守不過是孫權(quán)授予的虛職,并不能完全掌握武陵郡。黃蓋到達武陵郡之后,只率領(lǐng)了五百郡兵,攻殺了數(shù)百叛亂者,收復(fù)了一些城池,僅僅只用了三個月不到的時間,便是平定了武陵郡。
而就在此時,劉備的大軍也是平定了武陵大部,當時孫權(quán)與周瑜,分別重視江北合肥與江陵、南郡,所以,黃蓋所部根本無力與劉備爭鋒。恰逢長沙郡益陽縣再次出現(xiàn)叛亂,于是黃蓋便是轉(zhuǎn)而平定益陽縣,被孫權(quán)升任偏將軍。
從黃蓋到達益陽縣以后,實際上,荊州長沙郡湘水以東的地區(qū),便是被東吳逐漸的占據(jù)了。其目的就是防止劉備進一步做大,這也是為什么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呂蒙發(fā)兵兩萬偷襲關(guān)羽治下荊州三郡的時候,長沙當即望風歸降的原因。
而在此之后,黃蓋也是留任益陽,直至病逝在這里,時間大約是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左右。所以,赤壁之戰(zhàn)后,僅僅一年多,黃蓋便是病逝了,也的確沒有活躍在歷史舞臺上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