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0公里以上。自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出科學巨匠,他們?yōu)槲覀兘沂玖岁P于宇宙的無盡奧秘。1687年,一個蘋果墜落牛頓的頭頂,引發(fā)了他關于萬有引力的顛撲不破的思考,成為了經(jīng)典力學的基石之一。1915年,愛因斯坦以他的廣義相對論為經(jīng)典牛頓引力理論注入了全新的內涵,提出了重力場的嶄新構想。在廣義相對論的框架下,重力不再被視為牽引力,而是時空的彎曲,表現(xiàn)為曲率張量。地球引力作為一個獨特的引力場,是地球質量和大小的體現(xiàn)。我們常在地球上感受到它的影響,它把我們緊緊固定在地面,決定了我們的體重。當我們離開地球表面,地球引力的影響逐漸減弱。
地球引力場,是一個延綿無垠的引力場。它的影響范圍綿延至無限遠,所以,距離地球越遠,地球引力對我們的影響就越微弱。由于地球引力的巨大,我們必須達到足夠的高度才能真正飽覽地球的自轉美景。
一般而言,當我們距離地球表面6400公里以上時,才會感受到地球引力的顯著減弱,這樣的高度,地球引力強度僅為地面引力的百分之一左右。于是,當我們在這個高度停留時,便能夠目睹地球在腳下緩緩旋轉。
當然,要想清晰地觀賞地球自轉,我們需要更高的高度。一般而言,為了觀察地球的完整自轉,我們需要達到約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因為地球同步軌道與地球自轉速度相同,使我們能始終俯瞰同一面地球。
需要注意的是,要達到這樣的高度并不容易。雖然離開地球表面后,地球引力逐漸減弱,但并不會完全消失。根據(jù)牛頓引力定律,引力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因此,即便到達極遠的高度,地球引力依然存在,只是變得微乎其微。
在實際中,人類已成功將衛(wèi)星送入距離地球表面約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這些衛(wèi)星在那里觀察地球、傳遞通信和監(jiān)測氣象等任務。同時,國際空間站位于距離地球表面約400公里的軌道上,為宇航員提供實驗和居住場所,用于科學研究等。要實現(xiàn)這些,需要強大的火箭推進器將載體送入軌道,并采用先進的技術控制軌道和保持與地球的同步。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太陽風和小行星等不可預測因素。
如果想近距離欣賞地球的自轉,需要達到距離地表6400公里以上的高度。要完整、清晰地觀賞地球自轉,則需要達到距離地表約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但在這些高度,要真正目睹地球自轉的美麗,需要專業(yè)的觀測設備和技術,方能一窺地球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