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作為我國最大的一個省級行政單位,自從漢武帝開始就已經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F在的新疆有著多個民族,漢族是最早到達新疆的民族。唐朝是繼漢朝以后,我國又一個對新疆實際管轄的大一統(tǒng)王朝。唐朝以后,中原王朝幾乎失去了對新疆的統(tǒng)治。時隔千年,清朝再一次收復新疆。
清朝對新疆的控制,是歷朝歷代無法相比的。但是由于新疆的情況復雜,不時有叛亂發(fā)生。有清一代,清朝先后三次收復新疆,其中有三位名將居功至偉。除了家喻戶曉的左宗棠,還有乾隆朝的兆惠,以及道光朝的楊遇春。大家對左宗棠收復新疆的事跡早已耳熟能詳。文章主要介紹一下兆惠和楊遇春收復新疆波瀾壯闊的英雄事跡。
一、乾隆朝兆惠收復新疆
乾隆登基以后,全國各地除了新疆,其他地方都已經統(tǒng)一。當時,準噶爾汗國占據了新疆。康雍乾三朝和這個汗國,經歷了幾十年的戰(zhàn)爭,雙方互有勝負,清朝始終無法將準噶爾汗國消滅。1745年,噶爾丹策零去世以后,準噶爾汗國內部陷入了長期的內亂,國力下降,再加上瘟疫。
1755年,準噶爾汗國兩大勢力,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刀兵相向,阿睦爾撒納戰(zhàn)敗,投向清朝。長期與清朝爭奪地盤的俄羅斯這時候陷入西部的戰(zhàn)爭,無暇東顧。乾隆帝力排眾議,抓住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出兵新疆。在收復新疆的過程中,清朝的高級將領十分給力。其中最出彩的將領當屬兆惠。
兆惠(1708年-1764年),滿洲正黃旗人,雍正帝母親的族人,驍勇善戰(zhàn),智勇雙全。兆惠率兵平定西域,收復疆域200多萬平方公里,是有史以來我國收復國土最多的一人,立下不世之功。兆惠早年做過戶部侍郎,不是軍事出身。雖然非科班出身,但是他在后來的歷次戰(zhàn)爭中,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
1755年,清兵進入伊利,打敗了達瓦齊,收復了北疆。之前投降清朝的阿睦爾撒納叛變,1756年乾隆授予兆惠定邊右副將軍的職務,負責鎮(zhèn)守北疆,籌辦伊犁善后事宜。兆惠鎮(zhèn)壓了多次叛變,最后徹底消滅了阿睦爾撒納,鞏固了清朝對北疆的統(tǒng)治。兆惠以功被封為一等武毅謀勇公授戶部尚書、鑲白旗漢軍都統(tǒng)、領侍衛(wèi)內大臣。
1757年,南疆的大小和卓發(fā)動叛亂,率10萬兵馬縱橫西域,兆惠在之前已經發(fā)現了苗頭。乾隆帝授兆惠為定邊將軍,前往南疆討伐大小和卓。經過三年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終于平定了新疆。1760年,兆惠大將返回北京,乾隆帝出城迎接,并親自給他牽馬,以示恩寵。兆惠去世之后,位列紫光閣功臣。
二、道光朝楊遇春平定張格爾之亂
楊遇春(1761年-1837年),四川人,清朝中期名將,十八歲中了武舉人,是正兒八經的軍事科班出身。楊遇春戎馬倥傯一生,戰(zhàn)功赫赫。參加了乾隆朝的多次戰(zhàn)爭,讓他真正揚名立萬的是平定白蓮教起義。在后來收復新疆的戰(zhàn)爭中,楊遇春的軍事生涯走上了巔峰。
1826年,大和卓的孫子張格爾在英國和浩罕汗國的支持下,發(fā)動了叛亂,南疆四城很快陷落。道光帝任命楊遇春為欽差大臣,率軍平定張格爾。經過一年多的戰(zhàn)斗,在友軍長齡、楊芳等人的合作下,清軍收復了南疆。楊遇春因功加太子太保,道光帝正式授楊遇春為陜甘總督,并命人繪其畫像存于紫光閣。
1837年,楊遇春病逝,終年七十八歲。后人將其與唐朝的郭子儀相提并論,一樣的戰(zhàn)功赫赫,一樣的福壽雙至。
三、后記
新疆一共一百六十六萬的神圣疆土,有幸今天留在我國的版圖上,不得不感謝清朝的三位名將。乾隆朝的兆惠,派兵遠征萬里,跋山涉水,歷經無數次大小戰(zhàn)斗,多次陷入絕地,又多次逢兇化吉,轉敗為勝。道光朝的楊遇春在清朝國力逐漸下降的時候,新疆有了英國等國外勢力的介入,經過兩年的戰(zhàn)爭,終于收復了新疆。晚清的左宗棠,在清朝內憂外患的生死存亡之際,借高利貸,率領軍隊毅然決然地收復了大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