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皇室居住的宮殿,一直保存著歷朝歷代珍貴的文物,到了現(xiàn)代,在故宮里面里面存放的稀世珍品越來也多,好東西總是會讓賊惦記,就像大部分的博物館都經(jīng)歷過盜竊案一樣,故宮也遭受過好幾次盜竊,其中,光是印章“珍妃之印”就被盜賊盜取過兩次,雖然最后印章安然無恙,而光是盜竊案在故宮起碼就發(fā)生過5次,為何作為國家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故宮卻頻繁被盜?諾大的一個故宮,守著國家最有價值的一部分東西,安保隱患難道那么高的嗎?

“珍妃之印”兩次被盜
“珍妃之印”就是貴妃的金印章,聽名字就知道,這枚印章與光緒帝最寵愛的妃子珍妃脫不了干系。珍妃作為光緒帝最喜歡的人,但是卻非常不受慈禧的待見,在八國聯(lián)軍侵犯我國之時,逃走的慈禧更是下令將珍妃沉井。在歷史上珍妃的名氣非常高,同時這枚印章也更具傳奇色彩了。雖然是貴妃等級的印章,但是因為出于對珍妃的喜愛,所以這枚印章的含金量也會高一點,整枚印章重達13.6斤。而也正是這個重量,成為了“珍妃之印”沒有被順利偷走的一大原因。

在1980年2月1日的這天,故宮的“珍妃之印”第一次被盜。23歲的偷竊者陳銀華跟隨者大量前來參觀的游客進入了珍寶館中,他幾乎是一眼就看中了這枚“珍妃之印”。為了得到這枚金印,他一直待到下午的3點多,在此期間不斷地踩點制定時候的逃跑路線。終于他趁著工作人員打掃的時候偷偷地潛入了珍寶館外面東南方向的廁所中,并且一直在那里待著一直待到傍晚6點。等到周圍都沒有人以后,他果斷地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工具開始撬開柜子,順利取出了“珍妃之印”后他立馬跑走了。

故宮失竊未找回文物
而十幾斤的“珍妃之印”的重量讓他的逃跑一點都不順利,還沒有逃出故宮他就已經(jīng)被抓獲了,最后判了無期徒刑。這件事情在當時被傳得沸沸揚揚的,按道理來說一定會威懾到很多的人,已經(jīng)不會有人再敢覬覦這枚“珍妃之印”才對,沒想到在當年的夏天,“珍妃之印”又被盜竊了。這次的盜竊者韓吉林比陳銀華還要囂張,他假裝在參觀,趁人不備后他居然翻進了一個小夾道,在此一直躺到了天黑,等到了故宮門都關(guān)上之后,直接拿石頭砸碎玻璃門,聲音巨大引來了警衛(wèi),隨即被抓獲。

博物館安保問題
連著兩次都被盜取同一件文物,這件事情在當時引發(fā)了巨大的社會反響,很多人都在和質(zhì)疑故宮的安保問題,同時也懷疑博物館的安保問題成謎。在80年代,監(jiān)控并不像現(xiàn)如今那么常見,那個時代人們對于文物的保護意識以及保護手段都沒有現(xiàn)在高,不僅是故宮,同期的大博物館幾乎都被人偷盜過,而那些文物一旦被盜,部分沒有在最佳時間段找回來,到如今都有些不知道流落何方了。也可以說,那個時代讓盜竊賊擁有較為好的偷盜環(huán)境,而現(xiàn)代就不一樣了,博物館發(fā)生偷盜的概率極大降低。

故宮失竊未找回文物
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監(jiān)控設(shè)備完善,人力與科技雙重守護讓博物館失竊的概率極大地降低了,當然了博物館的安保問題已經(jīng)不再是謎,不過也沒有任何一家博物館完全做到了0風險。保護手段在增強,盜竊技術(shù)同樣也是,雖然不太光彩,但是確實是好的壞的都在進步。博物館作為文化的承載地,就像銀行一樣,是有心之人眼中的香餑餑,只要有一點縫隙就給人可乘之機,安保系統(tǒng)在和平年代依然需要更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