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他曾領(lǐng)導(dǎo)的太平天國運(yùn)動,規(guī)模宏大,撼動了清朝的根基,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所謂的領(lǐng)導(dǎo)者,卻并不是一個天資聰穎的人,考秀才考了四次也沒考上。不過,看完洪秀全的書法,你就能明白,他為啥連秀才都考不上了。
這兩張圖,是流傳下來的洪秀全真跡,從字里行間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不善書寫的人。
不僅字跡普通,排版也十分潦草,因此很多網(wǎng)友紛紛表示,看完洪秀全的書法作品,感覺自己也能稱王!
而清朝時(shí)期的科舉考試,對于考生的書寫功底,是非?粗氐,如果一個考生的小楷書法不佳,即使是文采斐然,下筆如有神助,也未必能高中。
洪秀全出生于耕讀之家,自幼勤勉讀書,家族中的長輩對他的期望很高。洪秀全七歲就進(jìn)了私塾,通曉四書五經(jīng),和一切其他的書籍。
科舉之路
道光七年,洪秀全十三歲,首次赴花縣參加縣試,取得了不錯的名次,這給他帶來了極大的自信。
不過,這還僅僅只是讀書人的第一項(xiàng)考試,也就是所謂的“童試”,所有通過考試的考生,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之后,才有資格參加后續(xù)的考試。
不過可惜的是,洪秀全后面的科考之路,卻走得極其坎坷。同一年,洪秀全在廣州參加了府試,最終落選。
由于兜里沒兩個錢,洪秀全只好一邊打零工,一邊繼續(xù)讀書,但是之后的兩次廣州府試,他都是以失敗告終。
第三次府試,也就是在洪秀全二十五歲的時(shí)候,自以為準(zhǔn)備充分的洪秀全,卻再一次名落孫山。
而這一次,也讓洪秀全備受打擊,他回到家中后,大病了一場,還因此陷入了昏迷。
洪秀全在迷迷糊糊中,似乎聽見有人對自己說:“奉天之命,下凡降妖除魔。”
于是洪秀全在病愈后,便一言不發(fā),行事也和以前判若兩人。
在接觸了基督教后,洪秀全仿佛找到了考試失敗的借口,他認(rèn)為這些都不能怪罪于他,而是整個清政府的鍋。再加上當(dāng)時(shí)重病時(shí),夢中之人對自己說的話,洪秀全越發(fā)覺得自己就是天命之人。
于是洪秀全一反常態(tài),將孔夫子的儒學(xué)理論徹底顛覆,改信“拜上帝教”,天天宣揚(yáng)“人人平等”。
從那以后,洪秀全就開始了他的傳教生涯,他把所有的時(shí)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勸告周圍人身上,鼓勵民眾追隨他,走上基督教的道路。
不過在洪秀全的心中,仍然對三次落選耿耿于懷,直到1843年,洪秀全又一次參加了科舉,卻依舊沒有通過。到了這一步,洪秀全才終于放棄了仕途。
太平天國
隨著清政府的腐敗越來越嚴(yán)重,洪秀全將重心全部放在了他的反清事業(yè)上。
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地區(qū),建立起太平天國政權(quán),將農(nóng)民起義戰(zhàn)爭推到了鼎盛時(shí)期,不僅沉重地打擊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入侵,減緩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的進(jìn)程,在近代史上具有很大的意義。
不過,由于太平天國運(yùn)動的局限性和洪秀全的昏庸無道,僅僅只過去了十四年,太平天國就被清政府聯(lián)合西方國家,一同剿滅了。
所以說,如果洪秀全的字寫得再好一些,或許也不至于四次都落選。若是洪秀全能考上,在宮里混個一官半職,他也不會劍走偏鋒,選擇起義反叛。
舉辦科舉考試,就是為了選拔人才入宮,這些讀書人在宮中任了職,就會有所顧忌,小心謹(jǐn)慎,而作為皇帝就可以控制住他們,既然讀書之人都被控制住了,那其他人就算再怎么折騰,也翻不出什么浪花來。
洪秀全的造反,跟他的書法脫不了干系。他不好的書法,讓他在科舉中落榜,卻也讓他在后來的太平天國運(yùn)動中,名曉大江南北,千古留名。
這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上帝為你關(guān)上一扇門的時(shí)候,就會為你開啟一扇窗,洪秀全雖然與仕途無緣,但卻比清朝任何一個官員都要名聲赫赫,也算是一位被歷史“銘記”的傳奇人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