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個問題:物體從高空墜落會受損傷,除非是能飛翔的鳥類。而雞鴨鵝都有翅膀,雖然并不能像鳥類那樣隨意飛翔,那么如果把它們從1萬米的高空扔下來,讓它們做自由落體運動,它們能安全著陸嗎?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見過高空跳傘的,從高山上翼裝飛行降落的,人類雖然給自己裝了假翅膀,但這些極限運動仍然有很大風(fēng)險,不是每一次都能安全著陸。
而雞鴨鵝的體積和重量都跟人不同,還有天生的翅膀,它們那么高掉下來,危險程度不一定跟人一樣。至于具體怎樣,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自由落體原理
首先來看看自由落體要考慮哪些因素。
自由落體其實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指的是物體在只有重力作用的情況下從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做下落運動,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自由落體還要考慮空氣阻力和風(fēng)的作用。
自由落體初速度為零,然后物體會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如果把空氣的因素考慮進來,就不可能直線運動了,物體下落的過程中肯定會產(chǎn)生位移。而且體積越大的物體,受到的空氣阻力就越大,位移也可能會相應(yīng)地增大。
同時,質(zhì)量越大的物體受到的重力影響也越大,反之則越小,甚至還可以漂浮。比如紙張和鐵球同一高度拋下,鐵球能直接墜地,紙張卻在空中晃晃悠悠。
跟人比,雞鴨鵝的身體構(gòu)造不同,它們的身體密度比較小,即使渾身的羽毛都沾了水,依然能浮在水面上。不過跟空氣比,水的密度更大,水能承載這些動物,空氣卻很難。
但它們有翅膀,雖然跟鳥類比退化了不少,撲騰幾下還是可以的。雞鴨鵝三種動物相比,鵝和雞的飛行能力都大于鴨,所以在落地時,這兩種動物的緩沖相對好一些。
可雞的質(zhì)量又比鴨和鵝小,理論上來說落地的安全性相對高,但雞還有一個弱點是,它的骨密度和骨強度低,所以在落地中,雞不太能承受高速運動的沖擊。
而鴨和鵝的骨骼結(jié)構(gòu)都比雞堅固,抗沖擊能力強,再加上鴨毛、鵝毛都比雞毛輕盈,落地時受傷情況可能比雞小。
鴨和鵝比,鵝的體積更大,受到的空氣阻力就相對較小,墜落速度比鴨快,因此,它會比鴨危險一些。
通過以上對三種動物的自身構(gòu)造,加上空氣作用的分析,似乎它們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但是萬米高空的自由落體可不止要考慮這些因素。
高空低溫問題
以上提到的雞鴨鵝自由落體時能給它們提供緩沖的條件,都必須以地面正常溫度做前提,而在萬米高空,有個很大的問題是低溫。
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會下降6度,如果地面溫度是30度,10000米的空中便只有零下30度。
雖然雞鴨鵝都有厚厚的羽毛保暖,但這個氣溫也不是輕易能扛住的。而且家禽圈養(yǎng)慣了之后,已經(jīng)沒有它們的祖先在野外的抗凍能力了。
比如雞就挺怕冷,理論上,它能承受的最低溫是零下15度的樣子,再低就會凍傷甚至凍死,而且,氣溫只有幾度,還沒低于零度的時候,就會影響母雞下蛋了。
相對雞而言,鴨和鵝都比較抗凍,零下20度的環(huán)境它們依然能生存,尤其是鴨,抗凍能力比鵝還強,除了雛鴨怕冷,成年的鴨可以在零下40度的惡劣條件下活著。
這也是人們拿鴨絨和鵝絨來做羽絨服的原因,目前沒人聽說過用雞毛做羽絨服的案例吧。
當(dāng)然,羽毛只是它們御寒的一部分保護層,鴨子還有特殊的脂肪層,保暖能力也相當(dāng)好。
所以從溫度的角度來看,這三種動物放到萬米高空,雞根本沒有存活的可能,就算翅膀比鴨更具優(yōu)勢,都沒法撲騰給自己做落地緩沖的準備了。
高空缺氧問題
高空除了低溫讓動物很難活下來,還有個嚴峻的問題是缺氧。爬過山或者去過西藏的人都知道,高海拔地區(qū)空氣稀薄,舉步維艱,不是長期生活在那種地方的人去了,一時半會無法適應(yīng),會出現(xiàn)嚴重的高原反應(yīng),比如頭暈、頭痛等。
同樣,很多平原地區(qū)和低海拔地區(qū)飼養(yǎng)的家禽也不適宜在高海拔地區(qū)生活。
鴨通常養(yǎng)在800米到1600米海拔的地區(qū),養(yǎng)雞的海拔可以稍微高一點,但也不能超過3000米,否則它們也會出現(xiàn)高原反應(yīng)。
并且,空氣稀薄氣壓也低,雞的肺活量小,先不說不能適應(yīng)高海拔地區(qū)的低溫了,光是呼吸困難就能讓雞就地暈過去。要在高原上養(yǎng)雞的話,只能養(yǎng)雪雞,它們能在海拔3000米到6000米的地區(qū)生活。
普通的雞鴨鵝中,只有鵝能在高原活下來,西藏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養(yǎng)不了雞和鴨卻能養(yǎng)鵝。在西藏的昌都市就有人養(yǎng)殖高原鵝,并且收益還不錯。
鵝能生活在高原上,這個能耐其實從天鵝身上也能看出來。2021年到2022年的冬天,就有200多只西伯利亞的天鵝遠道而來,在四川若爾蓋高原上棲息過冬。
若爾蓋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達到3500米,湖中有冰,草地上有雪,但這些天鵝依然過的非常愜意。
雖然家鵝跟天鵝區(qū)別很大,不過它們同綱、同目、同科,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相似之處。
所以在空氣問題上,雞鴨鵝從萬米高空下落,雞和鴨可能還沒升到既定的高度已經(jīng)傷亡,只有鵝是活下來概率最大的動物。
其實,雞鴨鵝萬米高空自由落體,誰能安全著陸,除了真正去做實驗,從理論上分析是得不出答案的,因為實際情況中相關(guān)的因素太多了。
雞體型小,骨骼密度小,空氣浮力大,再加上它的翅膀情況也不錯,就這兩個優(yōu)點來說,落地情況會比鴨和鵝好,但它怕冷怕高,到了萬米高空生存能力直線下降,可能沒等落體已經(jīng)死了。
就算沒死,高空的低溫也會影響雞撲騰翅膀,僵硬地垂直落下來,必然比撲騰過緩慢落下來傷的更重。
鴨的骨骼支撐和自身保暖能力都比雞好的多,在萬米高空也許能活下來,但它的翅膀退化問題又是個很大的短板,無法飛翔,直接落地的撞擊力度也足以讓鴨粉身碎骨。
看來只有鵝從理論上看存活幾率最大,自身保暖力足夠,不懼高海拔,飛行能力也比雞和鴨好,可鵝的質(zhì)量大,如果遇到的空氣阻力不夠的話,落地的撞擊力就會相對更大,說不定活下來的概率還不如鴨。
所以,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挑選不同質(zhì)量和體積的雞鴨鵝,多做幾次實驗,取概率最大的結(jié)果才能得到答案。那么,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