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的升高,口味的變化等。我國作為一個泱泱古國,擁有無數(shù)珍饈美食。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能夠經(jīng)受考驗并廣受認可的美食寥寥無幾。正因如此,我國人乃至全世界都對百年老店懷有一種莫名的情愫。這些百年老店成為了所在地美食的代表,如北京的全聚德烤鴨和天津已有164年歷史的“狗不理包子”。時間的推移,這些百年老店逐漸面臨不景氣的困境,裝潢精美卻門可羅雀的情況也逐漸出現(xiàn)。面對這些情況,百年老店的經(jīng)營者們多次表達了自己的憤懣和不解。甚至有些人開始責(zé)備當(dāng)代人不懂得品味美食,他們的嘴臉令人擔(dān)憂,難以評價。他們并不了解,百年老店的沒落并非是因為顧客口味變化,而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傲慢。
一、百年狗不理,起源于貧困時期
雖然現(xiàn)在的狗不理包子動輒一屜百元,但在狗不理的創(chuàng)始階段,它是真正的平民美食。
狗不理包子的創(chuàng)始人名叫高貴友,他是河南人。在當(dāng)時動蕩不安的清朝,為了生存,他在十四歲時跟隨父母逃難來到了天津。
為了在天津生存,高貴友被送進一家面點鋪學(xué)徒。對于一個十四歲的小孩來說,揉面剁餡等體力勞動實在太辛苦了。
每天高貴友回家都累得倒頭就睡,甚至顧不上和父母說話。
看著獨生子如此辛苦,高貴友的父親打算代兒子辭去這份工作,尋找其他出路。然而,正當(dāng)他說到一半時,高貴友沖了進來,先向老板道歉,然后把父親請了出去。
高貴友的父親被兒子的舉動弄得一頭霧水。直到回到家,高貴友才神秘兮兮地對父親說:“我在這里偷師呢,以后自己開包子鋪。”
原來,這些天高貴友不僅僅是完成自己的工作,還會幫助包子師傅們打下手,以贏得他們的喜歡。
包子師傅們都很喜歡勤奮的高貴友,因此偶爾會向他傳授包子的秘訣。
這些訣竅高貴友都在工作中一一實踐。
看著食客們滿意的笑容,高貴友知道自己沒有做錯。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高貴友堅持了三年,直到他十七歲時,他拿出積攢下來的銀子,在同一條街上開了一家鋪面。
為了不給老板惹麻煩,高貴友發(fā)誓只做包子。
因為高貴友的小名叫狗子,所以街坊們就管這家包子鋪叫“狗不理”。
通過時間的推移,這個名字成了店鋪的招牌,狗不理真正成立了。
二、沉浮中,種種困難皆難免
狗不理包子一度風(fēng)光無限,甚至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夸獎。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名門望族和大將們都保不住自己,更何況一家小小的包子鋪呢?
狗不理的連鎖全國夢就此破滅。
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開始進行各方面的恢復(fù)和重建。
建筑和美食都在蓬勃發(fā)展的復(fù)興浪潮中逐漸崛起。
此時的高貴友早已長眠。
狗不理包子也從他的手中變成了天津狗不理包子。
1956年,天津重新開設(shè)了“狗不理包子鋪”,并將其作為國營單位經(jīng)營。掌舵之人是之前的師傅們。
也許是因為傳承的關(guān)系,狗不理包子的味道喚起了人們對往昔的回憶,因此狗不理包子再次興旺發(fā)達。
新世紀的到來,我們越來越難見到“舊物件”。
狗不理包子成為了人們懷念過去的美食之一,只是這時的狗不理已不再樸素。
三、高端疊加,拒人千里之外
2020年,一位探店博主的視頻引起了軒然大波,他探訪的正是一家狗不理包子鋪。
該博主買了不同口味的包子,吃后只給出了一個評價——難吃。
狗不理方面站在百年老店的立場上對這位博主進行了強烈反駁,期待得到支持,卻迎來了一片譴責(zé)。
狗不理包子很困惑,卻不知道大家早已受夠了。
1.價格方面,狗不理已經(jīng)擺脫了平民美食的定位,走向高端、高價的方向。
一個包子售價35元,一籠8個包子要賣128元
盡管物價水漲船高,但一個包子賣到如此高價,讓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
畢竟,無論包子的制作過程多么復(fù)雜,吃到肚子里的還是一個包子。
僅僅憑價格標(biāo)簽,就足以讓食客望而卻步。
2.狗不理包子已經(jīng)失去了最初的本質(zhì),其口味發(fā)生了明顯的下降。
如果只是價格問題,或許仍會有一批追求美味的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
因為珍饈的價值并非由價格來定義。
與幾十年前相比,狗不理包子的口味已經(jīng)發(fā)生了質(zhì)變,甚至因為品控問題爆出了肉餡變質(zhì)的新聞。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狗不理包子的好感逐漸消失。
無數(shù)問題接踵而至,但狗不理并沒有積極尋求改變,仍然沉浸在百年老店的名聲中,只依靠招牌吸引食客。
這種傲慢的態(tài)度讓人無法接受。
如果狗不理不積極尋求變革,也許注定只會走向失敗的下場。
百年老店的興衰,不僅僅取決于歷史積淀和口味傳承,更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只有在適應(yīng)現(xiàn)代人口味和需求的同時,才能保持百年老店的繁榮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