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世界首個人造子宮工廠概念?一年量產3萬嬰兒,婦女地位會改變嗎

如果要說世界上最難以忍受的痛苦是什么,相信很多媽媽會說,那肯定是懷孕生孩子的痛。而最近,一則消息的推出似乎讓廣大女性看到了不再受生孩子苦的希望。

有報告宣布成功研發(fā)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子宮“Ectolife”,并且一年可孕育3萬個嬰兒。這是真的嗎?又為什么會引起大范圍的熱議?

“人造子宮”的新突破

2022年底,來自也門的分子生物學家Hashem Al-Ghaili(哈希姆·蓋利)發(fā)布了一條視頻,宣布他成功研發(fā)出了世界上首個人造子宮,每年可以通過機器產生3萬個新生兒。這條宣布的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150億,更是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爭議。人造子宮將會是人類的進步,還是人類走向滅亡的轉折點呢?

哈希姆·蓋利將自己的“人造子宮”項目稱為Ectolife。他的初步計劃是建造75個頂級實驗室,并且每個實驗室擁有400個人造子宮艙,計算下來的話,人造子宮每年就可以有3萬個嬰兒出生。

什么是人造子宮?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技術人為制造的,讓嬰兒的胚胎可以發(fā)育的溫室,以代替女性的子宮。從受精卵開始,人造子宮就會模擬真實的子宮,傳送各種物質,以滿足胚胎的發(fā)育需要。

聽著有些震驚,又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哈希姆·蓋利表示,這些技術都有相應的理論技術,一部分已經有試驗成果,所以距離項目的成功就差一步。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這個項目似乎只是一個大膽的設想,但是從社會上說,“人工子宮”的出現又是必然的,畢竟“人造子宮”的初衷是希望能助力人口增長,緩解生育難題。而在現代社會,人口問題一直非常嚴峻,全球的生育率越來越低迷,同時生育問題越來越多,“人造子宮”也許可以拯救人類。

人口問題催生“人造子宮”

根據資料顯示,世界的人口數目每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減少,預測到2100年人口數量將會低于87.9億人。像是人口問題嚴峻的韓國,已經從2020年開始就進入了負增長,甚至到了2022年,負增長率已經高達2.4%,到2045年,韓國的人口甚至會少于5千萬。

我國的人口狀況實際上也不樂觀。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只有956萬人,比上一年減少了106萬人,首次跌破1000萬人大關。與此同時,2022年的死亡人數達到1041萬人,導致人口增長率約為0.60%,已經進入了負增長的階段。

令人擔憂的是,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高達28004萬人,較前一年增加了1268萬人,老年人口占比達到19.8%。這些數據給我國的人口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沒有新生兒的出生,而且老人越來越多,直接導致的問題就是勞動力的減少,而這也影響了經濟的發(fā)展,最終產生死循環(huán)。

而如果人造子宮真的可以投入使用,確實可以很好的緩解世界的人口老齡化問題。除了這個,人造子宮還可以降低女性產育的死亡率。女性的生育都是有風險的,我國在2022年的統(tǒng)計中顯示,每10萬個產婦里面就會有16名產婦因為生育而死亡。而那些更加窮苦的地方,死亡率則更高,所以人造子宮可以挽救很多女性的生命。

另外,人造子宮可以為早產兒提供了再發(fā)育的培育倉,如果正確使用,可以對降低早產兒的死亡率產生積極的影響。

“人造子宮”由來已久

“人造子宮”聽起來離奇,其實早就被人類嘗試了。“人造子宮”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是在1923年。當時的英國生理學家J.B.S. Haldane(霍爾丹)猜測,在未來的21世紀將會只有少數嬰兒出生于母體,其他的都會是通過體外,人工發(fā)育。而這種方式會極大的解放女性。

到了1955年,伊曼紐爾·格林伯格的設計讓“人造子宮”不再只是個空中的樓閣,而真的變成了可以研究實踐的存在。他通過觀察女性,設計了“人造子宮”的構成,包括人工臍帶和儲存羊水的胎兒罐等。

1969年的時候,根據構想,法國的生物學家進行了試驗,他們將一只小羊羔放在了人工制造的“子宮”中進行育養(yǎng)。不過這只小羊羔只活了兩天,最后的試驗也宣告失敗。雖然失敗了,但是生物學家們還是感到欣慰,因為試驗足以證明,胚胎是可以脫離母體的,只是還需要時間試驗。

從20世紀邁向21世紀期間,陸陸續(xù)續(xù)又有了很多試驗,但是直到2017年,關于人造子宮的研究才有了重大突破。美國的一個科研團隊在2017年完成首例體外生育實驗。他們成功將早產的胎羊置于仿真子宮環(huán)境的"人造子宮"中,令人震驚的是,這個小生命成功存活并在一個月后降生。

而且,以色列在2021年做的“人造子宮”實驗中,他們將幾百只小老鼠的胚胎放進“人造子宮”中,不僅順利培育出來而且都非常健康。他們發(fā)布在《Nature》雜志上的試驗成果也讓大家熱議。

2021年我國的“人造子宮”試驗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利用經臍動靜脈插管,為人造子宮輸送了物質,最終幫助早產的小羊羔順利出生。

而到了2022年宣布的Ectolif項目,則更是上了一個臺階。因為它直接是在人的身上進行的,不僅完全復制了女性體內的生育器官,而且還可以做到全天實時監(jiān)控胚胎的生命特征,以保證到嬰兒出生的時候不會出現安全問題。

真正讓“Ectolife”成為熱議的,是因為它背后的技術可以實現讓嬰兒的基因“自由”。

項目人員可以將人體中最優(yōu)質的胚胎輸送到“人造子宮”中,同時借助CRISPR-Cas 9技術,可以由人類自主決定,這個胚胎嬰兒的身高、皮膚,甚至是瞳孔的顏色等,也就是說,嬰兒的父母可以個性化定制自己的孩子。這就是妥妥的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啊,當然,這項服務是精英項目,需要資金和資源。

“人造子宮”是福還是禍?

“人造子宮”的設想看似很美好,但是當我們深入細想,會發(fā)現“人造子宮”的概念會有矛盾。首先是人造子宮是一種培育倉的存在,而研究人員為了能讓胚胎更安全和健康,并且充分隔絕了任何細菌,讓嬰兒在無菌的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但是,科學家們早就通過實驗和數據發(fā)現,女性在生育的過程中,并不會一直是無菌的存在,羊水和嬰兒的初便都含有細菌,所以“無菌”是不符合嬰兒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

同時,因為對“人造子宮”中的胚胎是24小時的觀察和監(jiān)測,所以一旦嬰兒出現問題或者是發(fā)生基因上的缺變,都可以被監(jiān)測到。如果嬰兒出現問題,會第一時間通知嬰兒的家長,并由家長負責將要進行什么樣的處理。

這個設置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首先讓人質疑的就是嬰兒的基因從出生就決定了,基因序列并不會因為嬰兒出生就發(fā)生改變,更別說實時監(jiān)測情況了。而且如果成長中的胚胎真的出現了問題,風險由誰來承擔呢?如果家長也不想要了,那么這個已經在生長的孩子將會作何處理呢?這背后不禁有點細思極恐。

對于哈希姆·蓋利的“人造子宮”的設想,很多學者表示的擔憂是,現在的人口出生率低,如果人造子宮技術真的實現,不斷繁衍的人口,是否會讓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將不再是親情,只剩下冷漠,人口很有可能變成商品的存在,而不再有人類的尊嚴。

同時由于基因可以自主決定,那么有可能基因也會變成世界區(qū)分貴賤高低的準則,可是出生時候的基因,難道是由出生的孩子決定的嗎?這樣的“優(yōu)勝劣汰”是否會出現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甚至是人類走向毀滅的轉折點?

就目前來說,人造子宮的問世,還是贏得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的支持。在一項社會調查中,超過80%的女性表示支持人造子宮。

她們認為,有了“人造子宮”,女性就可以不再生育的痛苦,甚至是生育后的各種并發(fā)癥。而且也可以從“生兒育女”這個傳統(tǒng)枷鎖中解放出來,女性作在職場和社會競爭中,也許會獲得更大的優(yōu)勢。

“人造子宮”的研制,還是有不少的男性支持的,他們的思考角度是,如果可以做到,那么自己就不用承擔過重的家庭壓力,養(yǎng)家糊口,甚至可以不結婚,就有后代,那么也可以省下一筆彩禮錢了。

總之,人造子宮的研發(fā)也是一把有利也有弊的雙刃劍,它既可以提供新的選擇,也會帶來新的困境,我們必須客觀對待,并且假如有一天真的可以成功,那也一定要小心使用。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