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生肖探秘 > 正文

高巍 眾多“神獸” 中國人如何選出“十二生肖”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民俗文化,十二生肖與干支紀年緊密相連,為我國人所熟知。每個人從出生之日起,都被賦予一個屬相,代表了他們的出生年份和個性特征。

早在《詩經》中就有關于生肖的文字記載!对娊洝纷鳛橐徊抗糯姼杩偧,記錄了西周初至春秋時期的各類生活場景,其中也包括了生肖的描繪。例如,《小雅·吉日》篇中提到了“吉日庚午,既差我馬”,將“庚午”與“馬”對應,與現(xiàn)今流傳的十二生肖中的“午馬”相一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作為人的十二生肖屬相,與古老而獨特的干支紀年有著密切聯(lián)系。據研究顯示,十二生肖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將生肖與地支結合起來,體現(xiàn)了人們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的特點。到了春秋時期,十二生肖逐漸成型。

最早完整記載十二生肖的文獻見于東漢時期王充的《論衡·物勢》和《論衡·言毒》。《物勢》中列舉了一系列生肖及其對應的地支,而《言毒》則明確了辰為龍、巳為蛇的關系。一般認為,十二生肖最遲至東漢時期已經定型化,并在南北朝時期進一步與地支結合,演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tài)。

十二生肖在中國的流變過程中具有顯著的特點。它與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是中華文化孕育出的紀年方法,并伴隨文化的發(fā)展不斷演變。在古代,許多先民文化程度有限,通過將熟悉的動物與地支相配來推算年齡和出生年份,每十二年循環(huán)一次,體現(xiàn)了民間智慧的結晶。

為什么中國人選擇動物而非植物來紀年?研究普遍認為,十二生肖文化在中國發(fā)源于黃河長江流域,其中的動物如馬、牛、羊、雞、豬、狗等與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是它們成為生肖的重要原因。

十二生肖的選擇與古代先民對動物的崇拜心理有關。一些動物被列入十二生肖,體現(xiàn)了對力量的崇拜,如老虎作為山中之王代表著勇敢和力量。在中國文化中,老虎象征著人們受到庇護、躲過災難和侵害的愿望,而與之類似的猛獸如豺狼則缺乏這樣的文化語境。另外,一些動物被選為生肖與人們的生活需求緊密相關,例如老鼠具有強大的生育能力和活力,人們希望能夠擁有繁榮昌盛的家庭;龍作為傳說中的神獸則綜合了人們的綜合情感需求。先民根據樸實的想法創(chuàng)造了統(tǒng)領許多動物、身份尊貴且能帶來雨水的“神龍”形象,滿足了力量崇拜和生活順遂的期許。

歷史長河中,十二生肖逐步發(fā)展成意涵豐富的生肖文化。它不僅蘊含著中國人對動物的崇拜和喜愛,還反映了古代中國人努力尋求人與自然關系契合點的努力。

十二生肖在全球范圍內也有所傳播,許多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韓國、蒙古國、老撾、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哈薩克斯坦等都有自己的十二生肖文化,其中很多國家的生肖與中國的相同。

雖然關于十二生肖在國際上的起源目前尚無一致結論,但普遍認為在“東方文化圈”內,許多亞洲國家都有十二生肖的傳統(tǒng)習俗,展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影響力。

分享至:

生肖探秘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