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德國參謀長、蘇格蘭親王、波蘭人總理俄國用這套陣容打贏拿破侖

俄羅斯對西歐國家有近乎瘋狂的崇拜,這是它獨特的歷史造成的,在沙俄歷史上不光出現(xiàn)了彼得三世、保羅一世兩個狂熱的德軍粉絲,就連彼得大帝等人也都重用了外族軍人,可以說沒有外族軍人的參與,沙俄軍事事業(yè)會遜色很多。在著名的1812年戰(zhàn)爭前后,沙俄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參謀部更是有三分之一的外族軍人,以至于沙俄參謀部要用法語作為工作語言,德國的參謀長、蘇格蘭的親王、波蘭人總理都是亞歷山大一世戰(zhàn)勝拿破侖的重要助手。

說起1812年沙俄對抗拿破侖,最為人們熟知的名將當屬庫圖佐夫,但最被亞歷山大一世信任的將軍可是本尼格森,他倆關系好到本尼格森殺了亞歷山大老爹都沒事,是沙俄版的成濟(幫助司馬昭殺曹髦的那個)。本尼格森出生在德意志漢諾威公國的不倫瑞克,他老爹是漢諾威公國的近衛(wèi)軍上校,按照當時的傳統(tǒng),他自然也和漢諾威王室關系密切。漢諾威王室又兼任英國國王,所以最早這位老哥也當過英國君主喬治二世的侍從,是漢諾威軍隊的明日之星。喬治二世雖然是英國最后一個能指揮大軍作戰(zhàn)的君主,但由于英國戰(zhàn)略的限制,他并不想擴大漢諾威的軍隊。本尼格森在七年戰(zhàn)爭后,就跳槽到了沙俄軍隊,得到了魯勉采夫和波將金的欣賞,因為屢立戰(zhàn)功也被葉卡捷琳娜女皇欣賞。

保羅一世繼位后,立刻流放了本尼格森,還在其他人被召回時,特意下令本尼格森除外。本尼格森也因此成了圣彼得堡總督帕倫發(fā)動政變、弒君的干將,在1801年3月11日就是本尼格森和祖博夫公爵等六十個近衛(wèi)軍軍官發(fā)動了政變,本尼格森帶人沖進了保羅一世的臥室,幾個近衛(wèi)軍軍官一起動手殺死了保羅一世。本尼格森不知道成濟的典故,但也知道弒君這事不能自己親自動手,他在事后聲稱自己只喊了“看在上帝分上,陛下,請不要企圖逃跑,否則你會被殺掉”后,就沖出去是去找燈,回來時保羅就咽氣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亞歷山大一世相信,事發(fā)后亞歷山大一世繼位,這個大孝子沒有處罰一個刺客,反而任命本尼格森在1806年、1807年擔任俄國陸軍總司令,1812年拿破侖入侵時,本尼格森還是俄國陸軍總參謀長,庫圖佐夫見了這個弒君者都要敬禮。

整個政變的發(fā)起人帕倫反而沒有受到亞歷山大重用,因為亞歷山大認為帕倫“把他當作小孩看待”,還公開把帕倫叫做“那個卑鄙無恥、沒有道德的人”。亞歷山大繼位之初,最大的收益人是亞當·恰爾托雷斯基親王,這個波蘭民族英雄是亞歷山大最鐵的四個哥們之一。他們關系好到恰爾托雷斯基親王和伊麗莎白王后有了私生女,亞歷山大一世都樂呵呵地接受。恰爾托雷斯基一心要讓波蘭復國,卻當上了沙俄地總理大臣和外交事務負責人,在拿破侖遠征俄國前后為自己老鐵進行合縱連橫。

亞歷山大戰(zhàn)勝拿破侖還有一個功臣就是巴克萊·德·托利,這個老哥是蘇格蘭世襲軍事打工人出身,也備受亞歷山大信任。巴克萊·德·托利論血統(tǒng)是蘇格蘭人,出生地是今天烏克蘭地利沃夫(也可以算是波蘭人),卻被沙俄軍人看作是說德語的老外(說德語、信仰也和德意志軍人類似)。在1812年戰(zhàn)爭爆發(fā)時,巴克萊·德·托利負責指揮俄軍西部第一方面軍,直接和拿破侖正面PK。為了顯示自己的信任,亞歷山大就在他的大營內。因為亞歷山大就在他的大營,拿破侖的主力就緊咬第一方面軍,在當年六月份到8月17日的一系列戰(zhàn)斗中巴克萊屢戰(zhàn)屢敗,但他還是保全了俄軍主力。斯摩棱斯克攻防戰(zhàn)結束后,沙俄全軍都把他當作替罪羊,亞歷山大不得不用老將庫圖佐夫取代了巴克萊。雖然巴克萊表現(xiàn)不如庫圖佐夫,但他還是保全了俄軍主力,戰(zhàn)后亞歷山大還任命其為親王,位在庫圖佐夫之上。

亞歷山大的另一個老外愛將是巴格拉季昂親王,這個老哥是亞美尼亞王室后裔,也是沙俄軍中悍將。拿破侖入侵后,他擔任第二方面軍司令,1812年9月7日的博羅季諾戰(zhàn)役中沙俄陣亡了幾十個將軍,級別最高的就是他。

這些將軍和大臣沒有庫圖佐夫出名,但亞歷山大對他們的信任遠在庫圖佐夫之上,是真正能影響到亞歷山大決策的小圈子近臣。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