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張廷玉的兒子考中探花 為啥他驚慌失措(為臣之道)

張廷玉的兒子一旦進入朝廷,可能會被皇帝猜忌。在我國古代想要當一個被人稱贊的大臣,除了需要給百姓做一些好事之外,還有一點至關(guān)重要就是一定要讓皇帝對自己放心,相信大家不管是在上歷史課的時候,還是在看一些影視資料的時候都可以認識一些古代的大臣,在雍正時期比較有名的,除了年羹堯之外,還有一位叫做張廷玉,作為文官,張廷玉的家教自然是非常好的,而他的兒子也有著一定的能力。

考中探花

在雍正十一年,張廷玉的兒子以第三名的成績成為了探花,可是當張廷玉得知這件事情之后不但沒有為兒子開心,反而是十分的驚恐,連忙去請見了雍正要求把自己兒子的名次給降低,張廷玉說自己家里有好幾個人做官,應該把這些做官的機會留給一些普通人,讓更有能力的孩子去給大清江山做貢獻,雍正也是答應了張廷玉的請求,并且為張廷玉的精神受到感動。

為官之道

剛開始大家還以為張廷玉是真的十分為他人著想,但其實這就是他為官之道的一個表現(xiàn),因為張庭玉本身的職位已經(jīng)比較高了,要是他的兒子在以探花的身份進入到朝廷當中,職位想必也不會很低,這個時候就十分容易讓皇帝猜疑他們父子會不會勾結(jié)其他人有造反的心思,更何況張廷玉還是一個漢人,當時的清朝皇帝對于漢人本身就有一些猜忌,還好張廷玉的能力比較突出,再加上他的為官之道,才能夠坐穩(wěn)這個位置。

從皇帝角度出發(fā)

張廷玉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他十分懂得從皇帝的角度出發(fā)來思考問題。這樣就可以讓皇帝少操一些心,慢慢的甚至離不開張廷玉了。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