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湖南挖掘一漢墓,出土3萬字古籍,考古家:迷信之書,不要也罷

建國后,國家非常重視考古挖掘,這是因為中華五千年歷史中很多東西都丟失了,但丟失的這些東西在古墓中還可以找到,因而重視考古就是重視傳統(tǒng)文化。每一個省,每一個市都有考古隊,而考古家的作用除了探尋古墓、保護古墓、挖掘古墓之外還要清理墓中出土以及放置于博物館的文物,所以考古家、文物家是不分家的。湖南在戰(zhàn)國時期屬于楚國,在漢代時期屬長沙國,湖南一帶戰(zhàn)國以及漢代留下來的古墓非常之多,墓中的陪葬品也極為的珍貴,甚至這些楚墓、漢墓會有失傳古籍的出土。

說到湖南最最著名的古墓,世人想到的都是被譽為“世界十大古墓奇珍”之一的馬王堆漢墓,因為此墓不僅出土了相當多的國寶級文物還出土了不少失傳古籍。但荊楚之地怎么可能就馬王堆這一座漢墓呢,可能是因為“月明星稀”,馬王堆漢墓過于出名,成了湖南歷史的象征后,湖南考古挖掘的其他大型古墓變得沒有如此著名。事實上,湖南考古上一挖掘過非常重要的大型漢墓。

 

1999年,湖南考古隊在民間進行調(diào)研時,無意間聽到村民說有一處地方非常的神奇,那里的土地呈現(xiàn)一個山包狀,土質(zhì)非常堅硬,而且是青黑色的,與周圍的黃紅土格格不入。當時考古隊就意識到不對勁,因為在湖南地區(qū),這種青黑色的土便是用于埋葬古墓的“青膏泥”,而且只有大型的古墓才用得起,一般的古墓都是黃土?脊偶冶阋庾R到這極有可能是一座大型的古墓,實地考察后,考古家發(fā)現(xiàn)此地還真有古墓。

考古家呼來器械后,將洛陽鏟插入到墓中,發(fā)現(xiàn)古墓的封土居然有十多米高。當時考古家就生怕古墓已經(jīng)被盜,因為長沙一帶的盜墓者“土夫子”對古墓的破壞非常之大,只要被他們盯上的古墓,沒有一座逃脫得了的。所幸的是,這座古墓并沒有發(fā)現(xiàn)盜洞,也就是說古墓保存完好,沒有遭受盜墓者的盜掘。而后,獲得批準后,考古家對古墓進行了主動性考古挖掘。

 

考古的結(jié)果不出所有考古家的預(yù)料,這是一座大型的漢墓,而墓主人則是長沙王吳臣之子,第一代沅陵侯吳陽。至于出土文物,說珍貴也極為的珍貴,因為都是青銅器、漆器之類的;說不珍貴也不珍貴,因為這些文物都是楚地漢墓常有出土的。但墓中出土的一樣?xùn)|西,沒有一個人說其不珍貴,這種文物便是“竹簡”。這座被譽為“虎溪山一號漢墓”的古墓共計出土了1000余枚,累計記載的文物多達3萬字。很多專家認為這3萬字的古籍有著極為最重要的歷史意義,至于多重要,國人也都知道,因為這基本都是失傳的古籍,其中就包括一本《日書》。

要知道《日書》是以天文歷法為經(jīng),以生活事件為緯,共同交織成一幅日常社會的多彩畫卷。其內(nèi)容涉及天文、五行、易學(xué)、風(fēng)俗、人文。而這本古籍是古人選擇時日吉兇宜忌的參考之書,根據(jù)史書記載,當年秦始皇焚書坑儒時,特意留下了這本古籍,但后來卻流失在歷史長河。直到現(xiàn)代考古,考古家在馬王堆漢墓等楚墓、漢墓中都出土了記載《日書》的竹簡,這本古籍佚本才得以重現(xiàn)天日。但當時參與考古此墓的幾名年輕的考古家是從西方剛留學(xué)回來的,他們認為湖南這座漢墓中出土的《日書》是一本迷信之書,對與研究歷史真相并無多大用處,反而會使得民間封建迷信之氣復(fù)燃。所以這幾名剛從西方留學(xué)回來的考古家認為“這是迷信之書,不要也罷”。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