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幾乎全球對于時間都是統(tǒng)一采用二十四小時制的,白天是十二個小時,晚上又有十二個小時,對于時間進行精準的度量,也能夠使得大家的工作學習更加有效率,但是在我國古代卻是按十二個時辰來計量一天的,那么到底其中的亥時是幾點到幾點鐘呢?
亥時在古代有一個別稱,叫做人定,又叫定昏,這個詞意味著此時已經(jīng)夜深人靜了,人們也逐漸停止了活動,開始歇下來并睡覺了,那么到底亥時是幾點到幾點鐘呢?其實亥時指的就是晚上的九點到半夜的十一點這段時間。通常在這個時間,已經(jīng)算是比較晚了,現(xiàn)代人中比較養(yǎng)生的也已經(jīng)睡著了,在古代缺少娛樂的情況下大部分古人也已經(jīng)睡著了,所以這個時間被叫做人定。
在古代卯時指的就是早上的5點到7點之間的時間,這個時候太陽才剛剛升起,也意味著一天正式開始了。而在古代,朝廷的官員們往往也是在這個時間開始上朝或辦公,因此他們也有“點卯”的說法。在古代,十二個時辰是和十二生肖相對應的,所以卯時對應的生肖就是兔,因為卯時月亮還沒有完全落下,而玉兔和月亮也有一定的關聯(lián),所以古人們就將卯兔作為一種固定搭配了。
古代人將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將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十二個時辰是從西周時期開始使用的,后來才開始用十二地支給時辰正式命名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后來《黃帝內經(jīng)》中的十二時辰養(yǎng)生法就將十二時辰這種計時工具融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對于古人有巨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