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是唐朝非常有名的人物,歷仕三朝,對唐朝有一定的貢獻。和李世民還是布衣之交,親手將李治扶上皇位,自己的權(quán)勢也很大,但是長孫無忌在最后卻被誣陷,自己自縊而亡。那么歷史上的長孫無忌是什么樣的人?長孫無忌是忠臣嗎?李治為什么要殺長孫無忌?今天就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長孫無忌,是唐太宗時期凌煙閣24功臣之首,在李世民奪取皇位繼承權(quán)的兵變中,長孫無忌是首功之人。無論是其輔佐唐太宗時期,還是輔佐唐高宗時期,其目的都只有一個,就是維護皇帝的中央集權(quán)。是大唐的忠臣,后因反對武則天,被誣陷謀反。長孫無忌畢生忠于大唐王朝。作為唐朝的開國元勛,他不居功,不自傲,盡力協(xié)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為唐朝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不愧為一代忠臣。最終仍舊沒有逃過“泰極否來”的規(guī)律,死于宮廷斗爭之中。
長孫無忌歷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為貴戚,權(quán)重而不專,對大唐皇室忠心耿耿,盡智盡力,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貢獻。
長孫無忌,字輔機,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初期宰相、外戚,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兒子,文德皇后同母兄,母為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
長孫無忌自幼被舅父高士廉撫養(yǎng)成人,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后又結(jié)為姻親。唐高祖起兵后,長孫無忌前往投奔,并隨太宗征戰(zhàn),成為其心腹謀臣,后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長孫無忌歷任左武候大將軍、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司空、司徒、侍中、中書令,封趙國公,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他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太宗臨終前任命他為顧命大臣,高宗李治即位后授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永徽年間,長孫無忌在《貞觀律》基礎(chǔ)上主持修訂《唐律疏議》,冤殺吳王李恪,后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顯慶四年(659年),他被中書令許敬宗誣陷,削爵流放黔州(今重慶市彭水縣),最終自縊而死。上元元年,追復(fù)官爵,陪葬于昭陵。
長孫無忌很早的時候就和李世民認識了,而且兩人關(guān)系很好,長孫無忌的妹妹也嫁給了李世民為妻,這樣兩人也是親戚了。后來長孫無忌一直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zhàn),在玄武門之變中更是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李世民能當(dāng)上皇帝長孫無忌的功勞是不可忽視的,而且長孫無忌對李世民也是忠心耿耿,因此李世民當(dāng)上皇帝后長孫無忌才可以到達當(dāng)時唐朝大臣權(quán)力的巔峰。那么作為忠臣,為什么他還會被李治賜死呢?李治為什么要殺長孫無忌?
首先,長孫無忌遭到武則天的白眼,雖然長孫無忌作為唐高宗李治的親舅父并且一手提攜坐上皇帝寶座,但卻一直反對武則天攝政,反對二圣臨朝的局面,成了武則天謀奪帝位的重大阻礙。而且李治此時已徹底迷上了武則天,對武則天言聽計從。李治是一個軟弱的君主,但是他畢竟還是一個君主,長孫無忌大權(quán)獨攬,身為皇帝,李治肯定是不滿的。
其次長孫無忌的勢力太大。長孫無忌身為宰相,又是外戚,作為宰相,以他為首的文官集團權(quán)力太大。早在李世民立李治為太子的時候,長孫無忌就口出狂言:誰敢反對,我必殺之?梢姰(dāng)時的文官系統(tǒng),嚴重削弱了皇權(quán)。
但是他仗著是太子的舅舅,便權(quán)傾朝野,獨攬大權(quán),李治也越來越難以忍受他,同時武則天也想當(dāng)皇后,但是長孫無忌卻處處和她作對。最終武則天讓李治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同時當(dāng)上了皇后,在這之后長孫無忌大勢已去,只能任由李治處置。
而且李治即位以來,一直對長孫無忌專權(quán)不滿,通過廢立皇后之事,他的不滿達到了頂點。后來李治在得到徐楙功的支持后,冊立武則天為皇后,并開始逐步掌握大權(quán)。
長孫無忌從來都沒有過自己一手造就的親侄子會對自己下手,因而猝不及防。在自己被誣蔑為叛賊時,他在朝政中的支持者和關(guān)隴集團勢力都被削弱甚至連根拔起。
加上當(dāng)時有一個叫許敬宗的人誣陷長孫無忌謀反,許敬宗這個人當(dāng)時十分受到李治的寵幸,因此李治就讓許敬宗去調(diào)查這件事,但是許敬宗卻直接說這樣會打草驚蛇,應(yīng)該迅速將長孫無忌拿下,李治聽從了這樣的建議。后來李治認為有點不對,又讓許敬宗去重新調(diào)查這件事,但是沒想到許敬宗居然直接下令將長孫無忌自盡了。
李治登基以后,長孫無忌應(yīng)該說很是跋扈。他在朝堂之上公開自比隋代的越王楊素?梢娖浒恋搅撕畏N地步。就在李治當(dāng)皇帝的第十年,長孫無忌卻因“謀反”罪被削職流放,三個月后被逼自縊身亡。一代權(quán)臣落得如此下場,既讓人扼腕嘆息。
長孫無忌對于自己的外甥唐高宗,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問題在于,居住在宮苑之外的年邁的舅舅,總不如枕席邊的武則天距離唐高宗更近更體貼他。長孫無忌死得冤枉,敗得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