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獵奇八卦 > 正文

布袋戲:民間戲曲表演(源自17世紀中國福建泉州)

布袋戲是我國民間一件傳統(tǒng)藝術(shù),雖然它出現(xiàn)的時間比不上其他的戲曲長,但是表演形式十分特別,故事情節(jié)十分有趣,人物形象也十分的逼真,那么布袋戲到底長什么樣呢?接下來就跟著探秘志的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這個東西吧!

布袋戲

我國的大部分學者認為布袋戲起源于福建泉州,時間大約為十七世紀左右,因為表演形式的特殊性風靡一時,后來隨著時代和變遷而逐漸流傳到了福建和臺灣等地,與傳統(tǒng)布袋戲的樣式逐漸區(qū)分開來,傳統(tǒng)布袋戲的觀眾基本沒有多少,而現(xiàn)代布袋戲由于搬上了熒幕而逐漸為人所熟知。

布袋戲的距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算得上是年代久遠,各地的布袋戲也都有各種各樣的不同,因此一時找不到古老的單檔布袋戲的源頭,而在蒼南發(fā)現(xiàn)的得以保存的、古老單檔布袋戲的源頭也只能追溯到清道光年間。據(jù)說布袋戲的表演形式在我國的歷史古籍《武林舊事》、《東京夢華錄》中都有記載。

名稱

布袋戲在我國的各地的名稱都不相同,在北京,布袋戲被稱為“茍利子”;而在東北,它被稱為“扁擔戲”;在四川又被稱為“木腦殼戲”;在西安、蘭州等地被稱為“耍桿子”;在閩東被稱為“幔帳戲”,在寧波則被稱為“手套木偶”,在我國各地有多種不同的稱呼,最終因為“布袋戲”這個名稱形象貼切而被視為官方名稱。

布袋戲形式

布袋戲主要是由演員用手直接操作的,戲偶的頭、手和腳都是由木頭雕刻出來的,而其他地方則有服裝蓋住,方便將手伸進去操作戲偶做出各種各樣的動作來,節(jié)奏明快,動作迅捷有力,因此被不少人喜歡。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四大奇觀

分享至:

獵奇八卦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