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 > 正文

馬踏飛燕是什么朝代的:東漢時期(青銅古器)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青銅古器。馬踏飛燕是一件國寶級文物,一直被國家所保護著,雖然可以在很多地區(qū)的博物館可以看到,但是馬踏飛燕最早被發(fā)現是在東漢時期,是軍事長官與其妻子的合葬墓。看過這件寶物的人會很驚訝,因為其制作過程都是通過非常嚴謹的計算,然后制成的。

一、馬踏飛燕的文物特征

馬踏飛燕的側身相比正臉十分帥氣,四個蹄子只有一只蹄子是落地的,其它三個蹄子都呈奔跑狀態(tài)。右后蹄踩著神鳥,但是從側面來看,馬的脖子是歪的,很多人一定會好奇,如此帥氣的稀世寶馬,脖子是歪的。其實這是匠人故意做成這樣的,并不是為了丑化,而是經過謹慎的計算,只有這種情況下,馬飛奔的情況下,可以達到平衡。雖然從正面看其表情并不是很優(yōu)美,但是身姿還是很矯健的。

另外,如果觀察文物觀察的仔細的話,可以發(fā)現,馬的馬尾是打結的,并不像平常所見到的馬尾,像頭發(fā)一樣。這一點也是匠人故意設計的,但是不是為了保持平衡,而是為了看上去更加干凈利落。如果不打結的話,馬尾很容易掛到樹枝,或者碰到其他地方,把馬尾綁起來就可以避免這些情況。

最重要的是在文物當中有一個姿勢,其專業(yè)術語是“對側步”,就是前后蹄同時邁同一方向,并不是所有馬都可以走這樣的步伐,只有汗血寶馬是走這種步伐的高手,其作用就是可以加快馬在奔跑中的速度,但是又不會讓騎者感到顛簸。

二、為什么馬踏飛燕不拍正面照

最重要的原因是馬踏飛燕的正面照不是很好看,沒有展現出馬在奔跑中的那種矯健,但是這并不影響馬踏飛燕被眾多人所喜愛。為了讓人們在感觀上的體驗更好,所以一般只拍馬的側面,讓汗血寶馬以最矯健最優(yōu)美的身姿展現給世人,供人們欣賞。這馬踏飛燕可是中國十大國寶級文物之一。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