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我們經(jīng)常可以聽到“少吃一點零食”“零食吃多了對身體不好”等等說法。然而目前有研究表明,吃對了零食其實是有助于延長壽命的,那么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呢?零食到底應(yīng)該怎樣吃呢?接下來大家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近段時間,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早中晚餐后吃的零食不一樣,都有最佳零食。而且不管是哪一餐后食用淀粉含量高的零食,都會增加死亡的風險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說,吃對零食有助于調(diào)節(jié)身體新陳代謝,降低心血管疾病及癌癥死亡的風險,是有助于延長壽命的。
早中晚最佳零食不同
研究表明,早餐后最好吃水果和堅果;午餐后最好吃水果和蔬菜;晚餐后最好吃發(fā)酵類奶制品,比如酸奶、發(fā)酵酪乳等等。
控制零食食用
要控制零食進食的間隔時間,最好是在兩頓正餐之間吃,距離正餐兩個小時最好;控制熱量攝入,每天零食熱量的占比最好是在10%到20%之間;減肥人群零食熱量占比不要超過10%;有特殊需要的老人和孩子不要超過20%?刂屏闶呈秤妙l率,低脂、低糖、低鹽類的零食可以經(jīng)常食用,比如水果、酸奶等;高糖、高鹽、高脂肪類的零食應(yīng)該少吃或者不吃,比如薯片、糖果、炸雞等等;含有中等量的脂肪、鹽、糖類的零食可以一周吃一兩次,比如巧克力、火腿腸等等。
特殊人群零食食用
孕婦、兒童、老人以及在正餐中蔬菜攝入量不足的人群,可以在餐后的零食中增加一些初加工的綠葉蔬菜,食用清淡的零食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