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動物未解之謎 > 正文

西袋貍:1910年滅絕,喜單獨活動(同類之間有攻擊性)

說到動物,有那種白天活動的,也有只在晚上活動的。之前小編也給大家講過很多在夜晚活動的動物,比如紐芬蘭白狼等。我們今天講也是一種夜行性動物,它叫做西袋貍,那么它還有一些什么特征?它的生活習性又是什么樣的呢?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西袋貍

西袋貍廣泛分布于澳大利亞西部大沙、吉布森、維多利亞三大沙漠以西,是一種夜行性動物。它的體長大約是0.24到0.35米,它的尾巴很短,大約是0.06米,體重大約是240克。西袋貍的外形看起來非常像老鼠,并且在身體的后半部分有一些白色條紋。西袋貍曾經(jīng)在澳大利亞是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袋貍,對于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但是它在1910年就滅絕了。

生活習性

西袋貍喜歡單獨活動,會在清晨和傍晚的時候出來活動。盡管西袋貍看起來非常小巧溫和,實際上它們會對其他的西袋貍表現(xiàn)出攻擊性。它們主要靠吃挖掘出的昆蟲為生,比如甲蟲和蟋蟀,有時候也會吃一些比他們還小的鼠類和一些植物的根莖。

它們喜歡在低矮的灌木叢下建造自己的窩,并且窩的出口和入口都是一個,為了不被捕食者發(fā)現(xiàn),它們的窩非常隱蔽。并且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西袋貍的窩有時候非常近,甚至在一個灌木叢下,還有兩只西袋貍生活在一個窩里。

為什么滅絕?

西袋貍在1910年徹底滅絕,關于北海道狼的滅絕跟人類有很大的關系。包括人類大量砍伐雨林以及開荒種地,導致棲息地的破壞和減少;由于西袋貍在捕食食物的時候會破壞農(nóng)田和花園,所以人類捕殺和毒害它們等等。

分享至:

動物未解之謎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