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嘗湯藥講的是漢文帝孝順母親的故事,被收錄在古今聞名的《二十四孝》當中。漢文帝在繼位之后,厚待其生母。作為皇帝的他雖然因處理朝政日夜繁忙,但仍然在很多事情上親力親為,以保母親安枕無憂。太后生病,病了三年一直不見好。在母親生病的時間內(nèi),漢文帝每日都親自喂母親喝湯藥,讓其母親和周圍宮里的人都十分感動。
漢文帝以仁孝治天下,不僅推行仁政,同時自己也十分重視孝道。在其繼位后不久,漢文帝的母親薄太后便生了病,身體一直處于虛弱的狀態(tài)。漢文帝每日憂心不已,并且請來名醫(yī)為母親診治。漢文帝從醫(yī)生那里要來了湯藥的方子,每日親自下廚房為母親煎藥。湯藥未好,漢文帝便一直在旁守候者,每日都要花上好幾個時辰。
除此之外,漢文帝還天天守在母親身邊,關心母親的近況,同時觀察母親的癥狀是否有所緩解。每晚只有在母親熟睡之后,漢文帝才能稍微安心的趴在旁邊睡一小會。在為母親熬完藥后,漢文帝擔心藥有問題,或者溫度不合適,總會自己先嘗一兩口。如果湯藥太苦或者太燙,他都會調(diào)整后再給母親喝。
漢文帝試湯藥以及悉心照顧母親的孝行傳遍了天下,眾人皆以漢文帝為榜樣,學習漢文帝的孝心,積極的在父母面前行孝道。漢文帝在位期間,雖然沒有類似秦王掃六合一般的偉大政績,但是其重視細節(jié),重視孝心的偉大品德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值得現(xiàn)代的許多人學習。漢文帝貴為天子,需要處理大堆政務,還要為母親的病憂思。
但即使是在這樣繁忙的狀態(tài)下,漢文帝依然能做到與母親有關的事親力親為,可見其真真正正把孝心放在了心里,也實踐到了行為上,實屬難得,也是眾多孝行的典范和代表。與大有作為的政績相比,漢文帝更出名于他的孝心上。對君主來講,首先學會做一個品質(zhì)優(yōu)良人,才能做一個賢德的君主,漢文帝便是對這一點最好的詮釋。這就是親嘗湯藥背后的典故了,二十四孝故事當中還有戲彩娛親、涌泉躍鯉等故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