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恒在歷史上并不存在,在電視劇《長歌行》當(dāng)中,公孫恒是對李長歌的成長十分重要的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公孫恒算是李長歌的老師,但是兩人并沒有舉行正式的拜師儀式。公孫恒百般護著李長歌,更是以生命為代價給李長歌教授很多東西,幫助她完成成長。李長歌非常有氣節(jié),曾經(jīng)寧死都不愿意投降,并且希望能夠翻盤,是公孫恒使她有所改變。
李長歌本想拼死一搏,堅決不愿意投降。但是公孫恒卻告訴李長歌,凡事應(yīng)當(dāng)以百姓為重。若是李長歌繼續(xù)籌謀,意圖翻盤,那必須以許多百姓的慘死為代價。作為一國公主,李長歌需要做的不是慘勝,而是保護好百姓,讓他們安居樂業(yè) 而不是一味的通過各種方法獲得戰(zhàn)爭的勝利。
公孫恒為了投降,并且讓阿詩勒部覺得有誠意,更是以自己的人頭作為賀禮。臨死之前,公孫恒對他人說,要將整個城的百姓的性命都托付給李長歌,這樣于情于理都是合理的。而對他來說,能夠以自身為代價使阿詩勒部接受投降,自己也算是死得其所。公孫恒的犧牲無疑是非常偉大的,由此隋朝和唐朝兩代人的恩怨就此消融。
所謂的戰(zhàn)爭輸贏其實都比不過保全人民的大義,只有堅定保護百姓的信念和培養(yǎng)心系天下的胸懷,李長歌才能完全成長,并且做好一國公主。李長歌雖然被師傅公孫恒所打動,但是也為公孫恒感到不值。長歌認(rèn)為公孫恒所做出的這些貢獻,后世沒有人會知道,也沒有人會感謝他。
而公孫恒夫婦雙雙犧牲,并且用行動向李長歌證明,兩人的犧牲并不是想要被他人感謝,而是為了堅持從小在自己心中所播撒的道義。之前的李長歌一心沉醉于報仇,而自戰(zhàn)爭結(jié)束,公孫恒夫婦雙雙殉國后,李長歌才從一個將私仇放在第一位的人,迅速成長為整個國家真正的公主。李長歌這才明白小家和大家的區(qū)別,只有保住大家,小家才能得以圓滿。不過在歷史上,和公孫恒一樣,李長歌不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