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貍祠,一個古祠名,讀音是bì lí cí,它出現(xiàn)在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中的下半篇:“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該詞在高中語文課本上,相信大家都學(xué)過,其中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所建,其名字來自于拓跋燾小字佛貍。
佛貍祠讀音是(bì lí cí),它是一個古祠名,遺址在今江蘇六合縣東南的瓜步山上。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擊敗王玄謨的軍隊后,其東路軍到達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后來成為一座廟宇。拓跋燾小字佛貍,所以民間把它叫做佛貍祠。
Ps:宋文帝一般指劉義隆,他是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年號元嘉,他曾發(fā)動過三次北伐(南朝宋于元嘉年間主動進攻北魏一系列的征戰(zhàn)),分別是元嘉七年(430年)、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及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而佛貍祠就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拓跋燾打敗北伐軍時所修建的行宮。
南北朝時的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劉宋軍隊北伐慘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趁勢反擊劉宋。十月末,北魏軍開始全線反攻;十二月上旬,五路北魏遠征軍兵臨長江北岸,正是此時,拓跋燾的東路軍到達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行宮,后來成為一座廟宇。
拓跋燾字佛貍伐,小字佛貍,所以民間把他修建的行宮(后來的廟宇)叫做佛貍祠。據(jù)了解,佛貍祠這所廟宇,南宋時猶存,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中的下半篇:“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就和這個景物息息相關(guān)。
“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可翻譯為: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這句話其實是辛棄疾的諷刺,因為北魏拓跋燾是鮮卑人,他統(tǒng)一北方,占據(jù)了漢人大半江山!
當年漢人皇帝宋文帝劉義隆慘敗于拓跋燾,使得拓跋燾飲馬長江,自己只能‘倉皇北顧’?傻浆F(xiàn)在,人們竟然把以前的侵略者當成神祗一樣祭拜,這令辛棄疾痛心疾首,因為此時北方江山也被侵略者金人占據(jù)啊,人們已經(jīng)忘卻了國仇家恨了嗎?所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是一句諷刺話。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辛棄疾最出名十首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