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歷史上張儀結(jié)局有多慘 被后世評為三無之人(無才無德無國)

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諸子各有一套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學說,或居于臺前或委身幕后操縱著一個個國家之間的政治交鋒。張儀在戰(zhàn)國時期也是一個名人,其是從鬼谷子,和蘇秦一同學習的合縱連橫之術(shù),然而相比之下張儀的結(jié)局并不怎么好。

歷史上張儀結(jié)局有多慘

張儀是怎么死的?張儀最終病死,其本來是魏國的皇族后代,但是最終張儀卻成為了秦國的丞相,為秦國勵精圖治,然而在秦惠王死后秦武王并不喜歡張儀的學說,張儀于是逃離秦國,一年后因心病于魏國病逝。

張儀在歷史上是一個十分厲害的人物,由一介平民成為執(zhí)一國牛耳之相邦,然而張儀在后世今人當中的風評并不怎么好。甚至被人評為無才、無德、無國之人。

張儀為什么是三無之人

古代對于人才的定義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張儀則是手無縛雞之力,肚無杯酒之量。僅僅憑著一張伶牙俐齒的巧嘴游走于諸侯列國之間。在三國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時,虞翻曾經(jīng)笑話諸葛亮去往江東游說是效仿蘇秦張儀之流,故而看來古人便瞧不起張儀,認為他無才。

之所以說張儀無國,則是因為張儀的故鄉(xiāng)是魏國,但是張儀在秦國發(fā)跡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秦國向魏國討要河西之地,而秦國本就是魏國的死敵。此外在張儀晚年逃離秦國之后,又回到魏國擔任國相。

張儀無德的體現(xiàn),則是歷史上“張儀欺楚”的事。張儀為了瓦解齊楚聯(lián)盟,以商於六百里之地作為斷交條件,但是等到楚國斷交之后,張儀僅僅給了六里之地。楚王對此大怒,當即發(fā)兵攻打秦國,秦國失信于天下,而張儀則是成了無德的代表人物。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