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歷史上真實的劉禪一向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軟弱,是扶不起來的阿斗。就說魏國大舉進攻蜀國時,眾將士在外面抵御外敵拋頭顱灑熱血苦苦支撐,奈何作為國家主心骨的劉禪在鄧艾兵臨城下時直接選擇了投降,這如何不讓人感到氣憤?墒青嚢受妵遣贿^幾千兵馬,為什么劉禪會選擇投降呢?
劉禪之所以會投降除了性格軟弱之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蜀國滅亡是大勢所趨。當時魏國已經(jīng)養(yǎng)精蓄銳國力非常的強盛,而且人才輩出,而蜀國則是因為處于漢中,非常閉塞,且諸葛亮和姜維先后16次北伐,已經(jīng)將蜀國掏空了,即便成都等地被稱為天府之國也沒辦法支撐起這么高強度的作戰(zhàn)。所以在魏國打來的時候蜀國事實上已經(jīng)沒有再次長時間大規(guī)模作戰(zhàn)的能力了。
魏國大軍南下攻蜀,雖然姜維抵擋住了鐘會的主力部隊,但是鄧艾率小部隊由陰平直奔蜀都。劉禪派諸葛瞻前去阻擋,雖然諸葛瞻殲滅了鄧艾的前鋒部隊,但由于諸葛瞻不聽黃崇的勸告占據(jù)險要,最終戰(zhàn)死綿竹,而姜維困守劍閣腹背受敵,至此蜀國面臨著進退兩難的處境。
當諸葛瞻戰(zhàn)敗后劉禪同群臣又進行了商議,本來有人提議往南中撤走,但當時南中尚未被開發(fā),且當時劉備入蜀后做了許多侵害當?shù)厝死娴氖虑,放任士兵搶奪財物,盤剝百姓等等,如今蜀國困境,難保當?shù)匕傩詹粫纯顾麄,到時腹背皆敵更加困難。
以譙周為首的益州派極力主張向魏國投降,并且認為東吳勢弱,如果投奔東吳甚至還有可能被交出去。而北地王劉諶則是請求背城一戰(zhàn),但劉禪不同意,于是劉諶同妻子一同自殺。最終劉禪選擇了向鄧艾投降。雖然鄧艾帶來的軍隊并不多,劉禪也不是完全不能據(jù)稱而守,但是當時天下大勢就是魏國必將一統(tǒng)天下,劉禪沒有多少選擇,只能順應大勢選擇投降。
姜維為何寧愿投降鐘會也不投降鄧艾 釜底抽薪欲東山再起
歷史上誰滅了司馬家族?司馬炎荒淫無度,祖宗基業(yè)全被毀
諸葛亮為何要害趙云?忌憚老兵,顧全大局(趙云常勝將軍)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講了什么?劉禪享樂不思蜀(比喻忘本)
黃巾起義是哪個朝代的 黃巾起義開啟諸侯割據(jù)(東漢末年)
漢獻帝是怎么死的 受人愛戴壽終正寢(治病救人參與耕作)
東漢末年的三大戰(zhàn)役是哪三個:赤壁之戰(zhàn)最著名(以弱勝強)
劉禪簡介:劉備的兒子,蜀漢第二位皇帝(扶不起的阿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