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動物未解之謎 > 正文

鸚鵡鸚嘴魚:一種嘴巴像鸚鵡的魚(大門齒便于刮食水藻)

鸚鵡鸚嘴魚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鸚哥魚,因為吻部呈現(xiàn)一種鸚鵡嘴的形狀而得名,它們的上嘴唇保不住牙齒,所以就出現(xiàn)了兩顆門齒向外突出的情況。而這樣的特性能夠使得它們更好的刮食礁石上的水藻,其中包含了不少亞種,最小的就是藍(lán)藻鸚嘴魚,體長僅13厘米。

鸚鵡鸚嘴魚的外形特征

鸚鵡鸚嘴魚的上下頜前端共長有四顆碩大的門齒,呈現(xiàn)非常扁平的形狀,向外突出,上嘴唇保不住門齒,所以就形成了這種鸚鵡嘴狀的外形,而具有這一典型特征的魚亞種有很多,顏色和體型大小也是各異,其中最大的物種可達(dá)到30-50厘米,而最小的藍(lán)藻鸚嘴魚體長只有13厘米,比如銹色鸚嘴魚就是其中的一員,它們大多都擁有著極為鮮艷多彩的鱗片。

鸚鵡鸚嘴魚的生活習(xí)性

鸚鵡鸚嘴魚在白天最喜歡活動于珊瑚礁的附近海域,但是一到夜晚的時候,它們就會躲藏在珊瑚礁或者巖石的縫隙中睡覺和休息,但是為了防止大型狩獵者的攻擊,所以鸚嘴魚進(jìn)化出了一個非常獨特的習(xí)性,它們會從嘴中吐出特殊粘液,將自己的身體完全包裹起來,形成一個氣泡,這樣就能防止狩獵者追蹤到它的氣味。

并且鸚鵡鸚嘴魚的這層粘液泡泡還有著非常多的作用,首先在狩獵者發(fā)現(xiàn)它之后,將粘液泡戳破之后,鸚嘴魚就會立馬得到提醒并且逃跑,而且這種粘液泡泡具有很強(qiáng)的抗氧化效果,即便是沒有遇到狩獵者,鸚嘴魚身上受傷或者生長的寄生蟲等也都能被隔絕和修復(fù),并且就算是陽光中的紫外線也無法穿透,也能有效的避免它的鱗片和皮膚被傷害。

鸚鵡鸚嘴魚的食性

鸚鵡鸚嘴魚大多會在珊瑚礁附近游蕩,就是因為它的主要食物為海藻、海棉等海底生物,還有部分鸚嘴魚則喜歡吃食物碎屑或者浮游生物,還有一種叫做綠頭鸚嘴魚就最喜歡吃活珊瑚蟲,據(jù)說它們會將其消化為沙子的形式再排泄出來,最終在湖底形成小島,據(jù)說每年能夠因此而產(chǎn)生至少90公斤的沙子。

分享至:

動物未解之謎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