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姓,一種少見的中國復姓,因為人口不多,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422位。公冶姓起源和來歷單純,源出只有一個,那就是出自姬姓,得姓始祖為季冶,季冶字公冶,后裔子孫以祖字為氏。
1、出自姬姓,以祖字為氏
公冶姓是一個十分古老的復姓,迄今大約有2500余年,它出自姬姓,為季冶的后代,以祖字為氏。據(jù)《國語注》載,春秋時魯國有個叫季冶的人,他字公冶,曾官拜大夫,是一個在當時很出名的人。后來,季冶的子孫變以公冶為氏,稱公冶氏。
2、得姓始祖:季冶
魯國季姓是魯恒公(本名姬允)的兒子季友的后代,季友的兄長就是魯莊公,季友的兩個兒子曾先后當過國君。在當時的魯國,季家家族昌盛,而在其中,就出了一個叫季冶(字公冶)的人物,官拜大夫,他的后代就取公冶兩字為姓,故季冶就是公冶姓的得姓始祖。
公冶氏是一個典型的古老漢族姓氏,公冶姓起源和來歷只有一個,是季冶的后代,以祖字為氏,目前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22位,位于澹臺姓之后,宗政姓之前。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看看澹臺姓起源和來歷,以及宗政姓起源和來歷。
在中國81個復姓中,公冶姓人口并不多,只有不到2萬人,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至于公冶姓分布,公冶氏族人早期分布在山東地區(qū),漢朝以后以魯郡為郡望,如今僅在山西省境內有零散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