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姓主要有三大起源,一是源自炎帝后裔,當(dāng)時“井”字是周易中“取之不盡”的含義,人們就以井為姓。二是源自虞國大夫的封地井邑,他是姜子牙的后裔,子孫以邑為姓,人稱井伯。三是源自商朝祖乙,他遷到了邢邑建立邢國,又被稱為井方國,子孫以國為姓。
1. 源自炎帝后裔
井姓最初是源自《周易》,在古時候,井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一個,有著源源不斷,取之不盡的含義,所以人們都認(rèn)為這一字非常吉祥,因此就有部分人將其作為自己的姓氏。
2. 源自虞國大夫
在春秋時期,虞國出現(xiàn)了一位大夫叫做井伯,就因?yàn)楫?dāng)時他被賜封于井邑,于是他的子孫也就以祖先的封地為姓,最終形成了井姓一脈。井伯其實(shí)是姜子牙的后代,當(dāng)初姜子牙受封于齊國,子孫中就有部分人改為齊姓,但也有人到了虞國做官,最終有人受封于井邑,最終形成了井氏,直到傳到井奚的時候,他又投奔了秦,這時被秦穆公封于百里邑,子孫也就以百里為姓,所以百里和井姓都是同姓同源的。
3. 源自商朝封地
不過也有人認(rèn)為商朝的祖乙也可能是井姓的一大始祖,因?yàn)樵谏坛瘯r期,祖乙被武丁封于邢邑,最終他的子孫也就以邢為姓,但是在古時候邢和井兩個字相通,所以邢國的部分族人也改為了井姓。
4. 源自少數(shù)民族改姓
與趙姓起源和來歷一樣,井姓中也有不少少數(shù)民族改姓而來的,比如在今天的滿族、土家族、蒙古族等民族中都有很多井姓族人,比如在蒙古族中的和爾欽氏、博古羅特氏以及喀克錫哩氏等都改為了漢姓,成吉思汗的第十一世子孫中的不忽合答吉氏也定居在中原,改為漢姓,而這些少數(shù)民族最終也就融入了井姓氏族的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