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姓主要源自姬姓,被認為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個兒子姬子于的后代,周武王姬發(fā)將自己的弟弟姬子于賜封于豐邑,后代便以“豐”為姓,但是在漢武帝劉徹執(zhí)政時,便規(guī)定地名需要在原名上增加“邑名”的偏旁,最終就改為了“酆”,后人也將豐氏分化成了酆姓和豐姓兩個族群。
酆姓的起源和其他姓氏不同,它屬于典型的漢族姓氏,所以它的起源非常單一,可以說大部分的酆姓都是源自姬姓,酆姓族人大多以豐侯姬子于為始祖。姬子于是周文王姬昌的第17個兒子,也是姬發(fā)的弟弟之一,當時周武王姬發(fā)滅掉了商朝之后,就赦封了自己的弟弟姬子于在豐邑,豐邑是周文王時期滅掉崇國后設置的邑名,而姬子于也就在豐邑為王,被稱為豐侯。
周武王當時就是想要弟弟于豐邑鎮(zhèn)守,以此來拱衛(wèi)皇室和京城,等到周成王繼位的時候,便改變了姬發(fā)的旨意,將豐侯直接罷黜,后來豐侯的后裔就分散到了各地,最終為了紀念故國便以邑為姓,等到漢武帝劉徹在位時,推行漢字規(guī)范化,要求地名原名上需要加上“邑”偏旁,以此來方便辨別,而“豐”也就改為了“酆”。
于是豐侯的后人也有部分按照此規(guī)定將姓進行了修改,不過也有保持原姓“豐”的,所以豐侯姬子于的后代就分化出了“酆”姓和“豐”姓兩個族人。這一改字的規(guī)定也影響到了很多的史書,在之后有不少史書都將“豐”改為了“酆”,不過在新中國成立之后又簡化了漢字,于是酆姓中也有人又改回豐姓。
酆姓雖然族人不多,但與華姓起源和來歷不同的是,他們并不是多民族多遠流的一個姓氏,酆姓族人幾乎都是純正的周王室姬姓血統(tǒng),世代都生活在京兆的背部,也就是長安城附近最多,在商朝之前幾乎沒有酆這個字,根據(jù)《辭海》可以得知酆地的古名叫做“鄠”,夏朝的時候則為扈國,秦漢時期都是鄠縣,這也是酆姓族人最古老的發(fā)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