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歐姆殿龍:歐洲小型恐龍(長4米/僅出土三根軀干骨骼)

歐姆殿龍是一種蜥腳下目中的火山齒龍科恐龍,誕生于侏羅紀早期,體長可達4米,單單是出土的一根脛骨也能達到40.5厘米,屬于中小型恐龍的一種。第一批歐姆殿龍化石是在德國發(fā)現(xiàn)的,其中僅僅只包含了三根四肢骨骼。

歐姆殿龍的體型

歐姆殿龍屬于蜥腳下目恐龍中較小的一種,要知道蜥腳恐龍大部分的體長都在10米以上,而歐姆殿龍的體長卻只有4米,即便是在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770多種恐龍中也只能排到413位,大小類似于南極甲龍、砂龍以及科羅拉多斯龍等。

歐姆殿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歐姆殿龍最早的一批化石是在歐洲的德國發(fā)現(xiàn)的,其中包含了右后肢的骨骼,比如右脛骨、距骨以及跟骨,幾乎全部都埋藏于同一地層中,其中脛骨長度達到了40.5厘米,末端已經(jīng)被明顯的侵蝕了,可以看出它們體型還算比較大,不過在蜥腳類恐龍中屬于較小的品種,而距骨的長度則達到了14厘米,外形很像現(xiàn)代的鞋子。

歐姆殿龍的這批化石比較奇怪的點就是位于Posidoniau地層中,而這一地層屬于海相,因為海生蝸牛就曾經(jīng)在這個地層中出土過,而據(jù)科學家判斷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這具歐姆殿龍在死亡之后就被雨水沖刷或者意外掉入海洋里了,而也因此能夠判斷出它生存的年代處于侏羅紀早期的托阿爾階中期。

歐姆殿龍的種屬關系

一般來說蜥腳類恐龍中較為原始的恐龍,體型都比較小,而歐姆殿龍也是一樣,它是最基礎最早期的原蜥腳類恐龍,因為它不僅距骨沒有突起,并且脛骨關節(jié)也都是水平的,類似柱子狀,但是歐姆殿龍屬于蜥腳類下的新科,因此在00年的時候,約翰就將其歸入了火山齒龍科,但火山齒龍科是一個專門收納疑名恐龍的基地,因此歐姆殿龍到目前依然沒有具體的種屬準確定義。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