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大謎龍:南美大型植食恐龍(幼年化石體長6米)

大謎龍是一種鳥腳亞目下的薄板類恐龍,誕生于9300萬年前-86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未成年化石的體長就達到了6米,因此它很可能屬于大型植食性恐龍之一,第一批大謎龍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發(fā)現(xiàn)的,其中包含了非常完整的盆骨。

大謎龍的體型

雖然科學家根據(jù)大謎龍出土的化石脊椎狀態(tài)來看,它很可能處于未成年狀態(tài),但它6米多的體長也已經(jīng)邁入了大型恐龍的行列,這樣的體型在目前已知的770多種恐龍中的排到了309位,與無鼻角龍、準角龍以及無齒龍等體型類似,大小相當于現(xiàn)代的一只亞洲象。

大謎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大謎龍的第一批化石最早是在南美洲阿根廷的內烏肯省發(fā)現(xiàn)的,根據(jù)當時的化石埋葬地層來看,它很可能是生存于白堊紀晚期的土侖階到康尼亞克階時期。不過直到07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Jorge等人進行了命名,并且將其確立為獨立的種屬,種名叫做岡瓦納巨謎龍,主要是為了紀念傳說中的岡瓦納大陸,而它的屬名含義則叫做“大謎題的蜥蜴”。

大謎龍的首批化石中包含了大量的脊椎骨、肋骨以及四塊胸部側骨,還有完整的骨盆以及胸骨等,基本上都有著非常多的關節(jié)連接。大謎龍的胸部側骨外形很類似于小頭龍的骨板,而小頭龍也是正好和它同樣生活于白堊紀末期的阿根廷,只不過小頭龍的體型更小一些。

薄板類恐龍的特征

薄板類恐龍屬于奇異龍亞科的一個分支,主要的特征就是它的肋骨兩邊長有非常輕薄的骨板,而這種特征原本是小頭龍?zhí)赜械,但是在發(fā)現(xiàn)大謎龍之后,阿根廷古生物學家Jorge才正式的設立了這樣一個種屬,并且將小頭龍和大謎龍兩種恐龍歸入其中,科學家也認為兩者可能具有相同的祖先。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