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環(huán)境因素,恐龍時代的恐龍都比較大,特別是食草恐龍,因為食物充分,可以長的很大很大,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恐龍阿根廷龍,最高的恐龍腕龍,以及今天要介紹的盔龍,它長著像鴨子一樣的臉,頭頂上有一個高高的盔狀突起,體長可達9米,接下來一起去認識看看。
盔龍是一種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龍,它體長9米,二足行走,站立起來比現在的二層小樓都高,一個沖撞能輕易撞毀。就體型而言,盔龍與沉龍、穆耶恩龍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種恐龍中排第189位,生活在距今7600萬-72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盔龍化石發(fā)現于北美洲加拿大艾伯塔省的紅鹿河附近,其化石是完整的骨骼,以及化石化的皮膚,可惜后來在運送過程中沉入北大西洋。通過對化石的拼湊與研究,專家推測纖手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生活于上白堊紀的北美洲,是種大型食草恐龍。
盔龍長著像鴨子一樣的臉,在頭頂上有一個高高的盔狀突起,并因此得名,它性情溫和,且沒棘剌、利爪等防御裝備,這使它們只能靠敏銳發(fā)達的視覺和聽覺器官去預防捕食者的襲擊。盔龍是食草恐龍,它主要覓食在晚白堊世的針樹葉和灌木叢中,為了維持體型,它一天到晚都在吃。
在地球上,人類已經挖掘出了767種恐龍化石,并為其命名,在北美洲發(fā)現了169種,加拿大發(fā)現了46種,其中就包括盔龍、結頭龍、纖手龍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考古學家們的不斷挖掘和發(fā)現,小編相信會發(fā)現更多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