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考古發(fā)現(xiàn) > 正文

小型植食恐龍:平頭龍 頭蓋骨像帽子(求偶時決斗利器)

平頭龍是一種腫頭龍類恐龍,誕生于72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最大的特點就是頭上的顱頂骨非常的厚實且寬闊,看起來就像是男生剪的平頭發(fā)型,不過上面布滿了各種骨瘤和突起。平頭龍的第一批化石是在蒙古發(fā)掘出來的,其中僅包含一個破碎的顱骨。

平頭龍的外形特征

平頭龍因為頭上有個扁平且厚實的頭蓋骨而得名,和大部分的腫頭龍類恐龍一樣,平頭龍的頭蓋骨也是表面粗糙,但是內在堅硬厚實,能夠抵擋的住猛烈的撞擊。并且它們強勁粗壯的脊椎和尾巴也能夠給它們提供一定的減震效果,其外它的骨盆相比身體的其他部分也顯得更寬,這也是為了抵消撞擊帶來的沖擊力。

平頭龍的生活習性

平頭龍的后肢較前肢更長且粗壯,屬于鳥臀目恐龍的一種,所以平時都是以兩個后足進行站立和行走等。而平頭龍和飾頭龍一樣,之所以有著一塊厚厚的頭骨,主要是因為每到求偶的季節(jié),雄性的平頭龍就需要通過頭頂撞擊來進行決斗,以此來獲得更多的交配權。平頭龍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繁殖特性,那就是它們并不產卵而是胎生,直接將幼崽生產出來。

平頭龍的體長只有3米,屬于小型恐龍的一種,它的體型差不多和現(xiàn)代的獅子一樣大,完全站立起來的時候也只能達到成年人的腰部,所以它都只能取食一些比較低矮的植物,比如蕨類植物、蘇鐵等,這些都是在白堊紀生長的勢頭比較旺盛的植物。平頭龍雖然有著非常強的撞擊防御技能,但是它們畢竟是植食性恐龍,所以為了安全也基本上都是選擇群居生活,就像牛羊一樣。

平頭龍的化石發(fā)現(xiàn)

平頭龍的正;且徽麄顱骨,但是骨骼的形狀并不完整,不過也依然能夠很清晰的看出它顯眼的額頂縫以及顱骨頂帶有的裝飾骨,背面為圓形,而側面則是結狀,從這些地方都能看出它的腫頭龍?zhí)卣鳌?/p>

分享至:

考古發(fā)現(xiàn)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