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未解之謎 > 正文

地球巨蟲時代氧含量高達35%恐龍都沒機會出現(xiàn)(含氧量不同生物不同

地球上的含氧量不同,所演化出來的生物也不相同。地球在巨蟲時代中的含氧量高達35%,如此高的含氧量之下,根本不適合恐龍生存,因此在35%含氧量的時代之下,巨蟲成為了當時的霸主。

當時生存在地球上的蜻蜓和現(xiàn)在的體積有著天翻地覆的差別,體積能夠達到和一只烏鴉的大小相當。而馬陸的體積能夠和汽車一樣長,整個石炭紀時代,也是昆蟲們黃金時代。人們不禁好奇為什么當時昆蟲的體積能夠這么大,現(xiàn)如今昆蟲的體積就只有一點點,這是因為當時地球上只有一個超級大陸,擁有溫暖潮濕的森林,又有廣闊的沼澤,地球表面依然是海洋為主,但氧氣含量不斷上升,對于海洋中的生物并沒有造成很大的影響,真正受到影響的是陸地上的一些動物。

在當時的盤古大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昆蟲是巨脈蜻蜓,它的翼展最長可以達到75厘米,這種蜻蜓還擁有食肉性的特點,和當代蜻蜓有如此大的差異,都是因為石炭紀超標的氧含量。

假使人類搭乘時空穿梭機來到石炭紀生活,過高的含氧量環(huán)境讓人類仿佛進入到一個高壓氧艙,人類擁有的精力水平會遠比現(xiàn)如今高出一大截。正是因為昆蟲沒有氧氣循環(huán),只能夠通過體內(nèi)的氣管攝入氧氣,長久以往昆蟲的身體就開始向大體積方面演化。

后來地球進入冰河時期,這些巨型昆蟲沒有辦法在寒冷的氣候內(nèi)生存,疊加逐漸下降的氧氣含量以及更加干燥的氣候。也讓昆蟲的體積逐漸往小的方面演化,讓一些爬行類的動物乃至哺乳類動物,都開始有了自己的演化空間,恐龍時代正式崛起。

分享至:

未解之謎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