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部分領先中國 美國量子計算獲突破 全球首個1000量子比特芯片面

計算機的發(fā)明和廣泛應用對人類的科學研究、生產生活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計算機具有強大的信息存儲能力、自動化和高速計算能力,可以在短時間內處理海量數(shù)據(jù)。為了滿足人類對處理更多數(shù)據(jù)的需求,人們構建了超級計算機,其計算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獲得了巨大的提升。

超級計算機仍然無法滿足人類的需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種基于量子力學原理的全新計算機技術應運而生。量子計算機相較于傳統(tǒng)計算機具有更強大的算力,能夠解決傳統(tǒng)計算機難以解決的復雜問題,加速科學研究的進展。此外,量子計算機還可以加速人工智能的發(fā)展,因為人工智能算法通常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

由于量子計算機對未來世界格局以及人類科技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世界各大國都投入了大量的人才和資源進行研究。雖然中國在量子計算機技術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美國作為世界第一科技大國,也在量子計算機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近期,美國IBM公司在2023年12月初召開的量子峰會上宣布了重大成果,發(fā)布了多款量子計算軟硬件產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款名為“IBM量子系統(tǒng)2”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其基于第3代量子芯片Heron。IBM量子系統(tǒng)2配備了3個Heron超導量子芯片,每個芯片擁有133個量子比特。設備采用六邊形的模塊化設計,單臺重達9噸,寬6.7米、高4.6米。這種模塊化設計便于擴展,可以通過連接形成更強大的量子計算機。

由于采用了超導量子比特,該設備的體積巨大。超導量子比特的硬件基礎是約瑟夫森結,它由兩個超導體夾著一個絕緣層構成。通過向約瑟夫森結發(fā)射微波光子,可以操控庫珀對,從而保存、更改和讀出單個量子比特的信息。此外,IBM還在峰會上發(fā)布了另一款名為“Condor”的超導量子芯片,擁有1121個量子比特,是世界上第一個超過1000量子比特的量子芯片。

雖然中國在超導量子計算方面也有研究,早在2021年,中國就構建了國際上量子比特數(shù)最多的66量子比特的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二號”。這一成就得益于中國的重要科學家潘建偉院士,他被譽為中國的“量子之父”。但美國谷歌公司推出的70個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二代”已經打破了“祖沖之二號”的紀錄。而從已公布的研究成果來看,美國在超導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強于中國。

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源于中美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競爭。中美兩國都意識到了量子計算的重要性,并將其視為國家戰(zhàn)略的一部分。兩國都在加大對量子計算研究的投入,以爭奪技術領先地位。

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潘建偉院士領導的團隊在2020年實現(xiàn)了量子霸權,即在特定任務上超越了傳統(tǒng)計算機的能力。中國還在超導量子計算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構建了具有大量量子比特的原型機。

美國在量子計算領域也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突破。谷歌公司在2019年宣布實現(xiàn)了量子霸權,并展示了其72量子比特的量子計算原型機。IBM公司也在不斷推進量子計算技術,發(fā)布了新的量子計算硬件和軟件產品。

中美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競爭不僅體現(xiàn)在技術上,還涉及到政策、資金和人才等方面。兩國都制定了相應的發(fā)展計劃,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于研究和發(fā)展。同時,吸引和培養(yǎng)高水平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也成為兩國的重要任務。

中美之間的競爭推動了量子計算技術的突破和進步。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在努力推動量子計算的發(fā)展,并希望能在這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這種競爭有助于推動科學研究的進展,加速了量子計算技術的商業(yè)化和應用推廣。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