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嚴嵩為六必居題字遭拒 嘉靖知原因怒改一字 沒成想?yún)s成千古名吃

將“六心居”改為“六必居”。皇帝嘉靖四十一年,京城中的醬菜鋪店主為了追求生意興旺,將首輔嚴嵩提的匾額高高掛在門楣上。然而,出乎店主的意料,生意竟然一落千丈,店主陷入了困境。一天,海瑞經(jīng)過這里,他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又提起一塊匾額。店主眼中充滿了淚水,從此以后,生意興隆,店主賺得盆滿缽滿。

嘉靖四十一年,嚴嵩父子貪腐行為敗露,嘉靖大為震怒,將嚴嵩革職查辦。嘉靖帝在革去嚴嵩職務(wù)的當(dāng)天,決定見一面以顧念舊情。通常情況下,嚴嵩每年都會進獻嘉靖帝一份小咸菜,盡管今年他失去了閣老之職,但他仍然想帶上這份小菜見嘉靖帝。此時,嚴嵩正坐在正廳中央,門敞開著,等待著醬菜鋪店主送來本季新上市的醬菜,準備帶入宮中。

六必居店主帶著醬菜來到嚴府,將二十壇醬菜一字排開,然后便躬身退向院外。嚴嵩叫住了店主說:“二十年來你一直請求我給店鋪起個名字,今天老夫有時間了,就滿足你的愿望吧!”

然而,店主聽后并沒有像嚴嵩預(yù)料的那樣興奮,反而連忙跪地推辭道:“店鋪太小,萬不敢勞煩大人。”嚴嵩一愣,隨后恍然大悟,苦笑著揮手讓店主離開。

原來,店主得知了嚴嵩獲罪的消息,他只想遠離嚴嵩,哪里還會要嚴嵩給店鋪起名字呢?嚴嵩非常聰明,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他悵然一笑,揮手讓店主離開。

嘉靖帝見到店主沒有接受嚴嵩的提名,感到十分感動。他說道:“二十年來你一直沒有離棄,今年遭貶卻還記掛著我。我非常感激你的孝心。聽說你剛剛要給醬菜鋪起名字,卻被拒絕了。”

嚴嵩神情暗淡地說道:“這是常情。”嘉靖突然提高了聲音:“我不喜歡這種常情。你現(xiàn)在給我寫下來,明天就將它掛在醬菜鋪的門楣上。”

醬菜鋪原本的名字是“六心居”,但嘉靖覺得這個名字的寓意不好,因為六個兄弟合伙開辦,就叫“六心居”,那大明天下的百姓豈不是有千萬個心思?

因此,嘉靖命令嚴嵩在“心”字中加上一撇,將“六心居”改為了“六必居”。嘉靖帝認為“必”字寓意堅定必然,表達了店主對經(jīng)營的決心和執(zhí)著。

從此以后,“六必居”這個名字在醬菜鋪的門楣上高高掛起,成為京城中一個頗具特色的店鋪。由于嘉靖帝的關(guān)照和店主的勤奮經(jīng)營,六必居醬菜鋪的生意更加興隆,聲名遠播。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名字的選擇和含義對于一個企業(yè)或店鋪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嘉靖帝的舉動不僅體現(xiàn)了他對店主的賞識和感激,也展示了一個君主對于經(jīng)商百姓的關(guān)心和支持。而店主的拒絕則是出于對嚴嵩的遠離和避諱,但最終他接受了嘉靖帝的命令,這也是對皇帝恩情的回應(yīng)。

這個故事在歷史上并沒有確鑿的記載,可能是民間傳說或創(chuàng)作的故事情節(jié)。然而,它通過一個小小的名字改變,展現(xiàn)了人情世故和權(quán)謀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同時也傳遞了對普通百姓的關(guān)懷和支持。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guān)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