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科學探索 > 正文

最遠的星系:代號HD1 目前距離地球337億光年 且還在遠離中

當我們仰望夜空時,我們所看到的大多數星星都源自我們所在的銀河系。銀河系對于人類來說已經顯得浩瀚無邊,其直徑達到了16萬光年,但在無盡的宇宙中,銀河系卻微不足道,它只是數以千億計的星系之一。光速雖然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但也有限,所以越遠的星系發(fā)出的光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到達我們,這使我們有機會穿越宇宙的時間,觀察宇宙誕生之初的面貌。

2012年9月25日,NASA公開了一張由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極端深空場照片,其中僅有滿月十分之一大小的角落包含了近萬個星系。科學家根據這些星系的分布估計,在我們的宇宙中至少有兩萬億個與銀河系類似的星系。

美國和日本的天文學家觀測到了一個名為HD1的星系,其紅移值為13.24,根據他們的測算,HD1距離地球高達337億光年,這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距離地球最遠的星系。然而,光速雖然是最快的速度,但它也有限,每秒約30萬公里,所以HD1的光需要135億年才能抵達地球。那么為什么HD1距離地球337億光年,但光只花了135億年才到達?

美國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Fabio Pacucci團隊通過多個大型望遠鏡的觀測數據發(fā)現了HD1,并在智利使用阿塔卡大型陣列望遠鏡對HD1進行了詳細觀察,最終確定了其與地球的距離為334億光年,比之前發(fā)現的GN-z11還遠10億光年。GN-z11是在2016年由美國宇航局和歐洲航天局聯合發(fā)現的,其紅移值為11.09,距離地球約324億光年,發(fā)出的光歷經134億年才到達地球。這意味著GN-z11星系在宇宙誕生后的四億年就出現了,而HD1星系則誕生在135億年前,即宇宙大爆炸發(fā)生后僅三億年。

HD1幾乎是目前人類技術能夠觀測到的極限,而其明亮程度在紫外線波長下尤為顯著。關于其巨大的能量來源,研究人員提出了兩種可能的解釋。一種可能是HD1星系的中心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由于星系形成時間早,其中的恒星多為第一代恒星,它們質量更高,體積更大,因此在被黑洞吞噬時會釋放出更大的能量,產生強烈的電磁輻射。據估計,這個黑洞的質量可能達到太陽的一億倍左右,但研究人員認為黑洞的成長需要時間,無法想象它是如何在僅誕生3億年的宇宙中迅速增長到如此龐大。另一種可能是HD1是一個星暴星系,即在星系內部正在經歷恒星大爆發(fā)。在HD1星系誕生初期,內部存在大量的氣體云,這些氣體云聚集坍縮后會形成恒星。根據輻射能量的估算,HD1每年至少要產生100多顆與太陽質量相當的恒星,才能釋放如此明亮的紫外線輻射。

然而,問題在于為什么HD1發(fā)出的光能夠在135億年的時間里走過337億光年的距離。宇宙學的現代觀點認為,宇宙起源于約138億年前的大爆炸,此后整個宇宙一直在快速膨脹和擴張。宇宙學家埃德溫·哈勃在20世紀20年代首次發(fā)現了這一現象,他發(fā)現宇宙不僅在邊緣膨脹,而且整個宇宙都在膨脹,就像充氣的氣球一樣。這意味著星系與星系之間的距離不斷拉遠。回溯到數十億年前,HD1星系與原始銀河系的距離只有24億光年,因此只需24億年,HD1的光就可以到達銀河系。但由于宇宙的膨脹,它們的距離逐漸拉遠,最終導致光花費了135億年的時間才能追上銀河系。這種看似超越光速的現象實際上是由于宇宙的膨脹,而不是星系本身的運動,因此并不違反相對論。

在現代宇宙學的理論中,宇宙的膨脹速度約為每秒67千米每百萬秒差距,即每326萬光年,星系相對于我們的距離每秒增加67千米。135億年前,HD1星系和原始銀河系之間的距離為24億光年,只需要24億年,HD1的光就能到達銀河系。然而,宇宙膨脹導致它們的距離不斷增加,最終需要135億年才能趕上銀河系。所以,這種現象并沒有違反相對論,而是由于宇宙的膨脹。我們通常說的宇宙直徑約為930億光年,但這只是我們可觀測到的范圍。根據估算,隨著宇宙的不斷膨脹,某個距離界限之外的光將永遠無法到達地球,這個界限大約為610億光年,這意味著人類可能永遠無法看到宇宙的全部。在無限廣袤的宇宙中,我們只能觀測到有限的一部分,而宇宙的秘密和未知領域還有待繼續(xù)探索。這是宇宙中最遙遠的星系HD1所帶來的思考,它讓我們感受到宇宙的無限之美和深不可測。

分享至:

科學探索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