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探秘志 > 歷史趣聞 > 正文

從忠貞營攻長沙之戰(zhàn)談起 何騰蛟不是無能之輩 而是忠直良臣

在南明時期,何騰蛟這位督師大人的聲譽并不佳。他從曾經(jīng)的忠臣和良臣,迅速被貼上了“嫉賢妒能的奸臣和昏臣”的標簽。這歸因于他自私爭功,對李自成舊部持有敵視態(tài)度,導致了1648年南明在湖南地區(qū)的反撲失敗。

一、背景:南明反攻湖南

要理解何騰蛟的角色,我們需要回顧南明的反攻湖南戰(zhàn)役。1648年,明軍開始進攻湖南,據(jù)《南明史》記載,堵胤錫、馬進忠、何騰蛟等領導的明軍分別攻占常德、道州、永州等城,以及進軍湘潭、湘陰、衡山等地。

二、長沙戰(zhàn)役

具體到長沙戰(zhàn)役,存在一些誤解。馬進忠的忠貞營在攻長沙過程中,并非是“功敗垂成”,而是被清軍打敗。因此,何騰蛟并沒有嫉賢妒能,導致忠貞營的失敗,這一點需要澄清。成功失敗是軍事行動的常態(tài),不應將所有責任歸咎于何騰蛟。

三、忠貞營和馬進忠的沖突

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忠貞營與馬進忠部之間的沖突。他們爭奪常德市,最終導致城市被毀,居民被驅(qū)逐。何騰蛟努力調(diào)解,但忠貞營不愿從馬進忠部接管城市。此舉可能是朝廷為避免沖突而將衡州分配給忠貞營的一部分原因。

四、何騰蛟的最后

何騰蛟決定從衡州趕去湘潭,以調(diào)解和平息沖突。然而,他在路上被清軍俘虜。這一事件不僅無法歸咎于何騰蛟,還凸顯了他對解決軍隊之間的爭端和維護南明利益的決心。

綜合這些觀點,何騰蛟的形象不應簡單地被貼上“嫉賢妒能的奸臣和昏臣”的標簽。他在南明反攻湖南時,表現(xiàn)出堅韌的品格,致力于維護國家利益和解決軍隊內(nèi)部的問題。何騰蛟在歷史中應該被看作是南明時期的重要軍事領袖,他的所作所為反映了他的忠誠和勇氣,而不是嫉賢妒能的行為。我們應該更全面地了解歷史,以免簡單化和誤解歷史事件。

分享至:

歷史趣聞相關

郵箱不能為空
留下您的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