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是太陽系的霸主,僅僅大紅斑的直徑就足以容納3個地球,整個木星的體積更能容納1300個地球。從質量上來看,木星的質量相當于太陽系其他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盡管這一數據是在太陽質量占據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的情況下得出的,但木星的質量之大使其成為天文學家長期關注的對象。
太陽系在宇宙中只是一個微小的存在,僅僅是銀河系中數千億顆恒星的其中之一。因此,木星在太陽系中的巨大體積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行星質量的上限或恒星質量的下限,最近哈勃望遠鏡發(fā)現了一顆比木星還要大的行星,給人們帶來了驚喜。
這顆被命名為AB Aurigae B的行星實際上是一顆正在形成的恒星。它的質量已經接近恒星質量的下限,約為木星質量的80倍。天文學家認為,如果這顆行星的質量繼續(xù)增加,其內部的溫度和壓力將使氫元素發(fā)生核聚變反應,將這顆質量最大的行星轉變?yōu)橘|量最小的行星。
如果這顆行星的質量未達到恒星的下限,它將成為一種介于行星和恒星之間的特殊天體,即褐矮星。褐矮星雖然在內部發(fā)生了核反應并釋放了光和熱,但并未完全點燃整個天體,所以它無法成為恒星,只能處于行星和恒星之間的境地。
回到這顆行星本身,它距離地球531光年,其真實質量是木星質量的9倍。然而,由于所在恒星系內仍然存在大量塵埃物質,天文學家認為該行星的質量目前仍在迅速增加。我們所看到的質量和體積已經是531年前的情況。因此,天文學家認為當前狀態(tài)下,這顆行星已經演變成一顆褐矮星,甚至可能已經成為一顆恒星,將其所在的恒星系變成了雙星系統(tǒng)。
實際上,在我們的宇宙中,雙星系統(tǒng)是主要存在形式,太陽系這種單星系統(tǒng)反而相對較少。有些天文學家甚至認為,太陽系可能存在一顆周期性伴星,可能是一顆類似于鄰近恒星的紅矮星。由于其軌道非常寬廣,可能需要數萬年才能再次回到太陽系。每次回歸都會導致小行星帶的混亂,從而對地球造成威脅。
除了最大的行星外,天文學家還發(fā)現了最大的恒星和最大的黑洞,它們分別是史蒂文森218和TON618。如果將前者與太陽交換位置,史蒂文森218將吞噬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而后者,作為目前已知最大的黑洞,足以吞噬整個太陽系。
隨著韋伯望遠鏡的發(fā)射,天文學領域的許多記錄已經開始被打破。在可預見的未來,最大的行星、最大的恒星和最大的黑洞都將被新的候選者取代。甚至宇宙的年齡也有可能發(fā)生改變。根據韋伯望遠鏡發(fā)現的古老星系,一些天文學家推測宇宙的年齡可能是現在的兩倍,即256億光年。如果這個數字得到確認,我們對宇宙的認識將被徹底顛覆。同時,外星文明存在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韋伯望遠鏡的探索將為我們揭開更多神秘的宇宙面紗,帶來更多令人驚奇的發(fā)現。